守护梵净山

4月初,梵净山山顶白雪皑皑,山下百花始开,冬春交融的景象让人惊诧,更令人惊叹的是横亘于武陵山脉最高峰的梵净山,植被繁茂,物种丰富,宛如一座巨大的“生态孤岛”,从喀斯特丘陵的“海洋”中浮出,为珍贵的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庇护之所,形成了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植物以及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

守护梵净山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5-12 18:0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版面截图

4月初,梵净山山顶白雪皑皑,山下百花始开,冬春交融的景象让人惊诧,更令人惊叹的是横亘于武陵山脉最高峰的梵净山,植被繁茂,物种丰富,宛如一座巨大的“生态孤岛”,从喀斯特丘陵的“海洋”中浮出,为珍贵的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庇护之所,形成了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植物以及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

在梵净山海拔1800余米的岩高坪观测站坚守10余年的护林员李国斌说,“冬天一下雨,山上几乎都是雪凝,零度以下的气温实在让人冷得受不了,只能喝酒驱寒。”李国斌是梵净山上的专职护林员,大约每月在山上坚守25天。“虽然苦,但能保护好国家的珍稀动植物,我感到无比的自豪。” 李国斌说。他和队友常常穿行在梵净山险峻的山崖峭壁间,以及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上,搜寻野生动物活动过的痕迹与珍稀植物的分布情况,并一一作好记录。

梵净山繁衍着7100多种野生植物和动物,是亚热带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拥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0余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80余种,是黔金丝猴、梵净山冷杉在地球上唯一的栖息地,亦是藏酋猴、云豹、黑熊等各种珍稀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78年,是世界上同纬度保护最完好的原始森林。拥有良好生态的梵净山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2018年以77514.01公顷自然遗产面积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岩高坪片区位于梵净山东北部,地势平缓,是黔金丝猴的主要活动区域。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除了在岩高坪等地设置观测站,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护林员、林管员等,以加强对梵净山的保护力度。

数十年如一日地守护梵净山上的珍稀动植物,李国斌练就了丰富的野外经验,这也让他能灵敏地感知自然的变化,仅根据不同的粪便就能区分不同的动物,也能识别各种植物。

为维护梵净山的自然生态环境,铜仁市江口县在保护区内建立动植物监测站,安装红外线等监测设备外,为梵净山生态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目前,整个梵净山保护区内有林管员、护林员130余名。为守护梵净山珍稀野生动植物,这些身穿迷彩服,脚踏登山运动鞋的护林员放弃节假日,与大山为伴,与动植物为伍,背上装有面包、帐篷、山泉水等的迷彩旅行包就开始了冗长的“巡山之旅”。

每到重点巡护日,他们都会集结成队在山上监测金丝猴等野生动物的活动情况,并对遇到危险的野生动植物进行救助保护。梵净山管理局冷家坝管理站林管员副队长杨政海介绍。林管员、护林员每月至少要进行3次以上重点巡查,每次巡查3至5天。执行重点巡山任务时,工作组全体林管员及护林员都要出动,对珍稀动植物分布区域进行逐一排查、监测。

冬季,山上树木萧条,能供金丝猴的食物不多,他们要对金丝猴活动区域需逐一排查,看看它们是否在刺竹林、苔藓等食物区域活动,确保它们能安全过冬。

“巡护,不只是为了保护珍稀动植物,同时,还要制止徙步进山探险的驴友、背包客,保护悄悄潜入境内的游客生命安全。“杨政海说道。他还清晰记得曾在山上发现一名奄奄一息的探险驴友。在饥寒交迫之下,游客体力透支,被困山中。他提醒:“梵净山气候多变,未开发的区域信号无法覆盖,进入山里,手机基本无法联系外界,很容易迷失方向。”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人类活动对梵净山生态系统的影响,当地严格限制每日进山游客数量不超过8700人。同时,对梵净山水质、气候、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等开展调查研究,全力保护梵净山自然生态资源。另外,当地还积极运用大数据手段,通过设立监控中心、预警分中心,建立视频监控点等举措,实现了梵净山森林防火、巡护、旅游安全等智能化、一体化管理。

2021年江口县开展野生动物保护联合执法专项行动,执法人员对擅自经营、出售、驯养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餐饮业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重点执法检查,并通过拉横幅、贴海报和发宣传册等形式,向周边群众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意义。

据了解,自2018年以来,江口县共开展宣传教育4.6万人次,检查酒店、农家乐、民宿等经营性场所450多家,共救助野生动物近160只(条)。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年来,随着对梵净山保护力度的加强,梵净山珍稀动植物正逐年增长。梵净山黔金丝猴从1993年3个群500余只增至现在约10来群750余只。

为了更好地保护黔金丝猴等珍稀动植物,梵净山管理局于1992年建立了野生动物救护站。在救护站工作人员的精心呵护下,黔金丝猴先后成功繁殖了三代。杨胜记是救助站的一名饲养员,除了喂食,他每天还会按时记录黔金丝猴的行为活动,清扫圈舍,以及完成例行消毒工作等。

如今已54岁的杨胜记回忆起与梵净山黔金丝猴结下的不解之缘时,感叹道:“没想到自己已经完全融入进这种长期与动物作伴的生活中。”他从1993年进入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便长期待在山上,偶尔下山或者通过电话和家人保持联系。让人难以想象的是,他曾经一个人在岩高坪科考站一住就是7年。

杨胜记表示,雨天他就待在站内,天晴就去巡山,追踪金丝猴猴群,最多时会遇到三四百只的金丝猴群。它们四处游走,行踪不定,常常挂在树上晒太阳,或者互相梳理毛发。有时他也会遇到公猴打斗的场面。工作29年来,杨胜记参与救助和繁育过50余只黔金丝猴。他很喜欢小动物,对待金丝猴像照看小朋友一样,要按时喂养,还要陪着到处活动。

据杨胜记介绍,黔金丝猴的食物以新鲜树叶为主,果蔬精料为辅,因为黔金丝猴胃壁较薄,需要依靠粗纤维较高的食物来增强胃的蠕动,所以食物淀粉含量不能过高。他说:“和动物相处,需要耐心、用心了解它们的个性、习性。在杨胜记的悉心照顾下,小猴们和他产生了感情,习惯了他的陪伴。但除了他以外的陌生人接近的话,金丝猴依旧会露出攻击性。

“黔金丝猴是梵净山特有的旗舰物种,是梵净山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部分。只有保护好它们,让其种群数量增长起来,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们,共同参与到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中来,使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梵净山管理局太平镇试验场站场长,野生动物救护站杨伟说道。

对于是否需要对救治后的黔金丝猴进行放生的问题,杨伟解释道:“黔金丝猴作为社会性的群居动物,要进行放生也需要繁育出一定数量稳定的猴群,经过长期的野化训练和健康监测,再逐渐的向野外放归。有的黔金丝猴在救护中心生活后,会携带人类社会的一些疾病,与我们一生活久了,金丝猴体内产生了能抵抗细菌病毒的抗体,但是野外猴群是没有抗体的,所以贸然把饲养的黔金丝猴放生,对野外猴群危害的后果是不可挽回的。”

如今,梵净山正朝着“国家公园”目标行进。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尚空透露,《梵净山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方案》已制定完成,并于2022年年初已由贵州省委、省政府向国家林草局递交。

专家表示,梵净山申报国家公园有着多个“加分项”:梵净山是黔金丝猴、梵净山冷杉在地球上唯一的自然栖息地,而这两个梵净山“旗舰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认定为“濒危”等级;整个自然保护区繁衍着7154种野生动植物,其中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名录的动物有35种。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是持续推动梵净山保护更加科学、管理更加规范的要务所在。

李国斌对梵净山申报国家公园充满期待,他感叹“这将是继梵净山获世界自然遗产地后又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他也将一如既往,竭尽所能,保卫这座国家级生态瑰宝。(记者 杨飞跃 杨军 编译 王瑾)

5月10日,中国日报旗舰版17版,国际版、亚洲版15版头条新闻,英文链接:

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205/10/WS6279b1eaa310fd2b29e5b937.html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