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重点人才倍增行动”推动高层次人才辈出丨让人才“近者悦远者来”

贵州专门制定《“十四五”时期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实施重点人才倍增行动计划,聚焦高层次创新创业重点人才、工业产业重点人才、重点领域重点人才、农业产业重点人才、服务业产业重点人才、重点平台载体等六大重点领域,统筹推进人才培养引进工作。

贵州“重点人才倍增行动”推动高层次人才辈出丨让人才“近者悦远者来”

来源:天眼新闻 2021-11-22 18:2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人才.png

“是贵州培养了我,我当然要为这片热土作奉献。”这是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教授陈肖虎的心声。

今年66岁的陈肖虎是贵州大学冶金专业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选择了留校,从此,教学和科研成为他一生奋斗的事业。

如今,陈肖虎已经在教学和科研战线上坚守了34年,主持国家及省部重大科研攻关与示范项目5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410篇,申请国内外专利120余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等多种奖项;还获得“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

“贵州给了我成长的土壤。”在陈肖虎看来,荣誉的取得除了自己的努力,更得益于贵州良好的人才环境以及逐步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因此,他常常以自身经历,启发、鼓励青年教师们深入企业一线搞科研,在他的指导下,青年教师们申请到了诸多科研项目,一些项目还获得贵州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资助。

1637374563971382.jpg

  良好的创业环境、干事氛围,让来到贵州干事创业的人才信心十足。

“今年是我到贵州的第四个年头,我早已把贵州当成了第二故乡。”2017年,赵磊从云南昆明来到贵州创业,得益于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贵州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倾力相助,创办了贵州胜威福全化工有限公司。

“贵州是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筑梦圆梦的发展热土,可以让我一展所长。”杨彝华曾在云南工作20多年,2018年,她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到贵州,担任贵州科学院食用菌团队领衔人,带领团队先后承担了贵州省重大专项、省科技支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20多项。

…………

“栽下梧桐树,育出金凤凰”,贵州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孕育出新的生机。

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贵州积极建立覆盖全面、资源共享、衔接有序、梯次递进的人才培养体系:

大力实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遴选培养计划”;与国家部委、知名企业共建大数据学院,引进国内外知名培训机构落户贵州;与国内一流高校合作建立教育基地、硕士研究生班,推行产业导师制度,通过聘任省外专家担任导师,遴选全省有潜力的中青年人才跟随导师学习锻炼,各级科研项目优先向重点人才培养对象倾斜;用好“西部之光”“甲秀之光”访问学者等各类人才培养计划,加快培养各领域行业重点人才……一项项有力举措,让“近者悦、远者来”的引才育才格局逐步形成。

1637423736349277.jpg

进入“十四五”,站在新的起点上,贵州对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贵州专门制定《“十四五”时期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实施重点人才倍增行动计划,聚焦高层次创新创业重点人才、工业产业重点人才、重点领域重点人才、农业产业重点人才、服务业产业重点人才、重点平台载体等六大重点领域,统筹推进人才培养引进工作。

同时,加快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在科研平台、研发经费、人才团队及产业配套、金融扶持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赋予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围绕基础研究、工程技术等领域,实施院士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对有望实现突破性创新成果的人才给予重点支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构建人才工作大格局,奋力推动人才大汇聚。

按照重点人才倍增行动计划,今年全省计划引进培养省级重点人才1800人以上,现已引进培养1410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毕文君

编辑 龙飘

编审 田旻佳 刘思博

(毕文君)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