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玉屏:油茶梦想之花正艳

贵州玉屏:油茶梦想之花正艳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1-05 14: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0月24日,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亚鱼乡亚鱼村村民在整理油茶果。 胡攀学 摄

深秋的玉屏细雨纷纷,漫山遍野的油茶,白色的油茶花掩饰着橙色的油茶果,显得格外迷人,村民们穿梭在油茶林里,嬉闹中采摘、装袋、搬运油茶果,又是一年繁忙的丰收好景象。

这是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一个缩影。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玉屏油茶已成为群众增收的主渠道之一。目前,玉屏油茶种植面积23万亩,挂果面积16万亩。2020年,产油茶鲜果1.6万吨,产值达2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000余元,预计2021年将产油茶鲜果2万吨,产值超2亿元。

据《玉屏县志》记载,玉屏油茶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种植面积曾达到25万亩,是农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视油茶为"摇钱树"。1958年,玉屏油茶产量创造了历史新高,达到195万公斤,为国家提供了40万公斤茶油,产量位居全国1100个油茶生产县的第二位,获得了周恩来总理提名"油茶之乡"美誉。

玉屏油茶曾经辉煌过,但也难逃衰落的沧桑。数百年的油茶树在创造了辉煌之后,树龄老化,导致挂果率低下,给老百姓带来的经济效益不高,于是老百姓疏于管理,油茶种植面积曾一度下降至2006年的12万亩,玉屏油茶进入了“严冬”。

对此,玉屏县委县政府结合自身油茶产业发展实际,紧扣国家、省、市的相关文件精神,先后出台了《玉屏侗族自治县油茶产业发展三年(2020-2022年)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特色产业发展资金整合方案》《油茶基地管理办法》《油茶林抚育管理办法》《地理标志产品玉屏茶油地理标志管理使用办法》等系列文件,推动了玉屏油茶向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10月24日,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亚鱼乡亚鱼村村民在采摘油茶果。胡攀学 摄

值得一提的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的出台,为玉屏送来了“油茶科技特派员”,也为玉屏油茶的腾飞插上了翅膀。在国家林科院和贵州省林科院的积极支持下,大连民族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选派大连民族大学教授阮成江带领专家团队赴玉屏挂职帮扶玉屏油茶产业发展。

连续几年,阮成江教授带领的专家团队采取全基因组辅助选择方法,选育出了23个适宜在武陵山片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油茶良种。培育出了“民玉2号”和“民玉3号”两个高稳产本地油茶良种和新品种。这两个品种具有年年丰产的特性,突破了玉屏油茶大小年结实难题。目前,除了在玉屏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而且还在思南、碧江等地大面积推广,每亩增收3500元以上。

此外,阮成江团队提出的油茶高接换冠专利技术突破了油茶老林低产难题,有效提高了油茶产量。该技术已应用于武陵山片区玉屏县、碧江区和思南县9300亩高接换冠丰产示范园建设。团队还突破了老油茶树为砧木嫁接山茶花的砧穗选配技术瓶颈,成功应用于5万株老油茶树嫁接名贵山茶花,嫁接的名贵山茶花近三年累计新增效益4500万元。

据介绍,一户农民种植5亩以上油茶,就可以实现稳稳地增收致富,而油茶盛果期可达七八十年,一代脱贫可福及子孙几代人。“我家的老油茶林,以前每亩地只能产3公斤油,自从使用了优良油菜种质后,每亩地最高可以产茶油50公斤。”朱家场镇鱼塘村村民姚元说。“我家几亩老油茶林就有5000多元的收益!这是一个几代人都收益的好产业,所以种植油茶没得错。”朱家场镇甘龙村郑家湾组范永芬笑着说。

航拍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油茶种植园。胡攀学 摄

以贵州黔玉油茶公司为龙头的油茶全产业链国有平台公司扛起了玉屏油茶产业发展的大旗,吸引了江西、湖南等省的一些油茶公司加入,从品种研发、种植、烘干、粗加工、精深加工到品牌创建,为玉屏油茶全产业链发展增添了活力。“我们建立了西南片区最大的油茶育苗基地,每年可培育1亿株油茶苗,建成了油茶种植示范基地、种植基地、深加工企业、景区、研发中心等,油茶全产业链都已经建立健全并实现了经济效益。”贵州黔玉油茶公司总经理金宇说。

玉屏县委县政府出台油茶种植奖补政策,激励农民大力发展油茶种植,彻底解决了农民发展油茶见效慢的困惑。当地群众看到了油茶发展的美好前景,竞相加入了油茶种植“大军”,不仅荒山荒坡种上了油茶树,有的经济林也换种了油茶树种,同时引导农民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等“四旁”发展油茶种植,既保证群众增收致富,又实现庭院美化、村寨绿化,形成产业,最大限度挖掘潜力扩大玉屏油茶种植面积和规模。

“发展油茶有利于子孙后代,种一次就可以采收百把年,收入又高,还能够维护生态环境,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的好产业。” 亚鱼乡亚鱼村村民姚本祥说。今年43岁的姚本祥是尝到油茶产业甜头的村民。2010年,姚本祥拿出多年积蓄在村里建起油茶加工厂,收购农户手中的油茶鲜果进行加工,随后又租下250余亩荒山发展油茶种植,每年产油茶鲜果约18万公斤。油茶加工产业发展良好,产品销往北京、上海、湖北等地,带动了当地200余户村民增收。

为提高油茶基地的土地利用效率,勤劳的侗乡人民还在油茶林下套种中药材、生姜、辣椒等,有效提高了油茶成长间隙期的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我们来油茶基地挖太子参,挖一斤有2块钱,一天有100多块的收入,挣点零花钱用。”田坪镇塘合村村民李复香说。塘合村村主任助理李小君说,村里在油茶基地套种太子参800余亩,同时套种生姜200余亩,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渠道。

如今,玉屏油茶不仅仅是有了全产业链发展,还延伸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在中国共产党玉屏侗族自治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县委书记杨启明指出:“合力推动油茶小镇景区建设。聚焦油茶主题,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为载体,加快规划申报朱家场油茶小镇AAAA级旅游景区,科学谋划高质量一产向高水平三产转化,推动油茶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谈到玉屏油茶产业未来如何发展,杨启明说:“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以高品质油茶种植基地和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建设为载体,高质量推进育苗基地、种植基地、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尤其是高品质茶油产品开发,实现油茶全产业链发展。”(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