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服贸会 | “绿水青山”旅游商品:展现贵州生态产品魅力

聚焦服贸会 | “绿水青山”旅游商品:展现贵州生态产品魅力

来源:天眼新闻 2021-09-01 15:0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的贵州文旅专题展,除了“红色印记”“非遗双创”“数字经济”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板块就是“绿水青山”,即依托农业产业而推出的绿色产品,这些产品是我省旅游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旅游”的特色鲜明夺目。

此次参展的农旅企业共17家,包括贵州五福坊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玄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遵义金紫阳食品有限公司、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贵州南山婆集团有限公司、贵州阳光食品有限公司、贵州铜仁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安顺香之源餐饮服务有限公司、贵州省多彩贵州品牌运营有限公司等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农业企业。

贵州五福坊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黔五福”产品,对人们来说耳熟能详,也是我省旅游商品市场的翘楚,产业覆盖肉制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物流配送、终端零售、电子商务等领域,构建了完善的食品安全链。

黔五福产品.jpg

  黔五福产品

遵义金紫阳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方便食品为主,集生产、销售、研发于一体的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主要生产“金紫阳”牌粉丝系列、非油炸系列、方便面系列食品。公司围绕农产品深加工打造产业龙头,走出了“产业化提高农业”“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发展农村”的成功之路。

金紫阳.jpg

  金紫阳产品

贵州红赤水集团有限公司依托赤水市130多万亩生态竹林和丰富旅游资源优势,带动广大贫困户延伸竹笋产业链,拥有“红赤水”“桫椤妹”“自然传奇”“艾园”4大核心品牌,为贵州省林业重点龙头企业、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作为全省刺梨种植规模最大、加工能力最大、研发能力最强的刺梨企业和贵州省刺梨行业协会会长单位,贵州宏财聚农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刺梨产品,在我省旅游商品市场占据相当的份额。与之形成呼应的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有年处理刺梨、猕猴桃、桃、杨梅等农特蔬果12余万吨和年生产果蔬汁饮料8400余万升的生产能力,目前已研发上市刺梨气泡饮、初好刺梨原浆、SOD口服液、吉梨到复配饮料、刺梨清嘴含片、刺梨速溶茶等多款产品,这些产品甫一出世就迅速占领旅游商品市场。

刺梨产品.jpg

  刺梨产品

贵州南山婆集团有限公司把南山婆非遗膳食技艺与现代食品高科技相结合,取得防腐保鲜技术和酱料低温制作工艺“两大突破”,成功将“植物 物理”多级核心保鲜技术应用于南山婆食品中,实现了所有产品生产过程中无需添加防腐剂。尤其是辣椒酱和西红柿酸汤,在我省的旅游商品阵列中可谓异军突起。

南山婆产品.jpg

  南山婆产品

贵州金沙冠香坊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是贵州省十大千亿级重点培育企业、贵州省16家农产品(食品)深加工高成长企业、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贵州省著名商标和贵州省名牌产品。“冠香源”牌“三酸”即红酸汤、黄酸汤、白酸汤,“三饭”即白玉米饭、黄玉米饭、苦荞饭,“三椒”即糟辣椒、油辣椒、糊辣椒,是最具贵州特色的生态旅游食品。

从茶叶种植、研发、生产、营销到茶区旅游开发,贵州铜仁贵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以出口欧盟的品质打造“干净茶”,与伊利、农夫山泉等名企同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贵州元素十分突出。走俏旅游商品市场的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红薯产品、麻江县明洋食品有限公司的凯里酸汤、贵州光秀生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哆吉板栗等品牌,也在此次展示中发出自己的特色“嗓音”。

以上参展的农产品,是我省近年来致力于特色农业发展的结晶。17家现代农企既为当地经济发展探索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子,更为农旅融合注入强大的活力,彰显我省旅游商品的巨大潜力。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陆青剑

文字编辑/赵相康

视觉/实习生 惠仕维

编审/李缨

(陆青剑)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