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农民日报》点赞贵州这位“晏师傅”

“晏师傅”名叫晏庭银,是贵州省水城县蟠龙镇百车河社区沙坡九组的村民。找准了机会,晏庭银果断将13万元的存款全部投入到猕猴桃基地的建设中,以500元每亩的价钱一口气流转了10亩土地。”  在猕猴桃基地里,晏庭银一边指着刚挂果不久的猕猴桃,一边介绍着自己的技术秘籍。

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农民日报》点赞贵州这位“晏师傅”

来源: 农民日报
2021-08-26 17:2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QQ截图20210826071038.jpg

“晏师傅”名叫晏庭银,是贵州省水城县蟠龙镇百车河社区沙坡九组的村民。为何乡亲们爱叫他“晏师傅”,原因很简单,用当地百姓的话说:“老晏是猕猴桃种植高手,全村就数他家产量最高,而且也种得和别人不一样,销得也好。”

产量高、销得好的秘诀是什么?与别人的种法有何不同?记者来到晏庭银的猕猴桃基地里找寻答案。

返乡创业重新做回农民

初见晏庭银时,让人有些对不上号,眼前身材略微纤瘦,骑着一辆摩托车出现的男人让人实在是不敢相信,这就是刚刚从六盘水市劳动模范表彰会上捧着荣誉回来的晏庭银。因为带领村民种植猕猴桃而走上致富道路的晏庭银,今年获得了六盘水市劳动模范称号。

停好摩托车,理了理身上的西服后,晏庭银朝记者热情地打招呼,丝毫看不出陌生感。

“2011年以前,我在深圳的五金厂打工,从工人做到了管理层,陪着老板把只有3个人的小作坊,做成了160人规模的中小型企业,这段经历我还是非常骄傲的。”

随着家里老人逐渐老迈,晏庭银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几经挣扎,2011年,他最终还是回到了家乡。

“一直没有遇到好的机会,我就先去帮别人打工,一边存钱一边找机会,直到2015年,机会终于来了!”

六盘水市被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野生猕猴桃之乡”,是我国重要的猕猴桃种质资源库,是业内认定的全球高品质猕猴桃最佳产区之一。晏庭银口中的机会,指的是六盘水市将猕猴桃作为当地三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来重点打造。

找准了机会,晏庭银果断将13万元的存款全部投入到猕猴桃基地的建设中,以500元每亩的价钱一口气流转了10亩土地。

“当时很多人不看好我,觉得我太冲动了,但是我有信心,相信我能把这个猕猴桃种出一番事业来。”晏庭银没有过多地理会大家的议论声,专心研究起了他的猕猴桃事业。

保住了花就是保住了果

“保住了花就是保住了果,种猕猴桃就是我现在选择的工作,那我肯定要把这份工作做好。”晏庭银一脸认真。

猕猴桃成长过程中,“授粉”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授粉的时候,我都是一家人亲自给猕猴桃授粉,虽然自花授粉也可以,但是不够充分,想要果子结得好,味道好,就要多上心。每个时间段授粉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早上和晚上不一样,早两天和晚两天也不一样!”

在猕猴桃基地里,晏庭银一边指着刚挂果不久的猕猴桃,一边介绍着自己的技术秘籍。

工作干在平时是他一直以来坚守的理念,该浇水的时候从不拖,该施肥的时候绝不缺,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地呵护着每一个猕猴桃。2018年,晏庭银种的猕猴桃第一次挂果,他的努力有了回报,这让他欣喜不已。

“刚种的猕猴桃一般需要3年才能挂果。通过学习、钻研新技术以及精细化管理,我种的猕猴桃只用了2年就开始挂果,而且质量普遍较好,当年卖了一个好价钱,日子变得更有奔头了。”晏庭银说。

“基地里挂果最多的一棵猕猴桃树,每年能保证结果460个左右,都是他们农技人员亲自数的,最大的重3两,平均下来一个果重量也有1.6两。”守着眼前这满树的“金果果”,晏庭银很是骄傲。

让消费者品尝到最好的猕猴桃

“你们相信我,就拿一小部分做试验,按照我的说法来做,肯定没问题的!”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周边有部分农户开始按照他的方法种,果不其然,仅一年时间,不仅产量提升了,味道也比之前好了。

果园产量高了,来找晏庭银“取经”的乡亲就多了,他也毫不藏私。如何疏花疏果、剪枝拉条,如何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他都倾囊相授。村里人都亲切地叫他“晏师傅”。农户李龙顺按着晏庭银开的“方子”,猕猴桃种得越来越好。

“晏庭银本身爱琢磨、爱钻研,想法一个比一个新。”六盘水市农业农村局副调研员王凤波说。

在晏庭银的猕猴桃基地,半山成片种植并挂满枝头的绿果果上盖了层白色的铁丝网,林间区域分明、管道纵横,大约五六棵果树之间就要悬挂一盏灭蚊灯,管理房就安在基地里……这里所有的种植、管护举措,全是晏庭银的自创,尤其是给果树覆网,他认为“最是不一样”。

“有了这层网,可以防冰雹、强风和强紫外线,它就像是一层保护膜……”晏庭银悉心地解释着,“果树在这层网下,就能够抵御大部分自然灾害,健康生长,也算是一张‘安全网’”。

晏庭银现在一亩地能有3万元左右的收入,但用他的话说,做农业就是要顺应自然,顺应天气,不能违背了自然规律,但是也逃不脱自然灾害,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抵抗能力。

“我有一个原则,果子不成熟绝对不卖,果子低于70克的不卖。”看着大家疑惑不解的眼神,晏庭银说出了心中的考量,“尽可能把好处留给消费者嘛,薄利多销嘛。”短短几年内,晏庭银就积累了一帮老客户,每年产多少,客户就要多少,根本不用出基地,猕猴桃就销售一空了。

“去年我在他这里就买了将近2000元的猕猴桃,还推荐给亲朋好友过来买,大家都喜欢得很。”六盘水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与对外交流合作科负责人吉艳说,她和身边的朋友都是晏庭银家猕猴桃的忠实粉丝。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晏庭银用敬畏自然的态度、辛勤的劳动浇灌出了一片片猕猴桃基地,也浇灌出了一幕幕幸福生活。正如他所说,守住了花,才能保住果,时间花在哪里,成果就在哪里。

刘久锋 龙小敏

来源 农民日报

编辑 刘思博

编审 田旻佳 李劼

(刘久锋 龙小敏)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