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 丰富业态 | 荔波瑶山古寨旅游焕发新机

7月1日这天,王小业接待的客人有好几拨,其中一拨是著名作家叶辛一行。2020年5月19日,中国旅游日贵州启动仪式暨“瑶山变·瑶山乐”首演,在瑶山古寨景区举行,荔波县的民族文化游焕发新机。王小业告诉记者,像朱老这样的游客不在少数,很多人来荔波游了小七孔大七孔,都要来瑶山古寨景区走走看看。

文旅融合 丰富业态 | 荔波瑶山古寨旅游焕发新机

来源:天眼新闻 2021-07-05 17:1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    °       è              è            ±±.jpg

王小业(左)向著名作家叶辛介绍瑶山蝶变

7月1日这天,王小业接待的客人有好几拨,其中一拨是著名作家叶辛一行。天下着雨,但并没影响王小业的讲解。

下身是白裤子,上身是襟袂和下摆都镶着蓝边的便衣,王小业这身装扮,就是荔波县瑶山乡瑶家人的平常衣着,也是他讲解时的“正装”。作为瑶山古寨景区的服务之星,王小业的讲解经历并不长,短短的两年时间,他的讲解水平已提升一大截。

11.jpg

王小业(右二)向客人介绍粘膏树鼓

今年30岁的王小业觉得一路走来有许多意外,“以前根本没想到会做这份工作,更没想到家乡会变成景区。”2003年,瑶山乡拉片村掀开乡村旅游大幕,王小业自告奋勇到农家乐去跳舞,之后他又到广东、江苏、浙江等地打工。2009年150户瑶家人搬进拉片村集中安置点,王小业在拉片村有了12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其时,瑶山古寨景区开始建设,于是他不走了,因为会说普通话,他成了景区的一名讲解员。

9.jpg

游客竞相与瑶陶手艺人合影留念

像王小业这样在家门口工作的不止他一个,如今,瑶山古寨景区的村民摇身一变,成了“吃旅游饭的人”。这一变化,缘于荔波县“文化+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近年来,荔波县以恢复瑶族传统村落风貌、弘扬瑶族民族文化为宗旨,将瑶山古寨作为传统文化村落进行升级打造。提质扩容后的瑶山古寨,如今成了我省“文化+旅游+扶贫”的样板。2020年5月19日,中国旅游日贵州启动仪式暨“瑶山变·瑶山乐”首演,在瑶山古寨景区举行,荔波县的民族文化游焕发新机。

1鸣枪迎宾客.jpg

瑶山景区的鸣枪迎客很有仪式感

荔波瑶族的民族文化如铜鼓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陀螺文化等独具特色,荔波县瑶山瑶族乡深入挖掘,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旅游资源优势,以“五变”抓手,打造美丽乡村新格局。说起“五变”,王小业神采飞扬,他扳着手指说:一是瑶山古寨、懂蒙民族村寨等传统村落提质扩容后变成旅游景区;二是瑶绣、陀螺、纺纱、陶艺等技艺变成生产技能;三是将农户的老旧楼房改造成民宿客栈;四是组建表演队在景区演出,群众变成演员;五是村民生产的农特产品和手工艺品变成商品。“通过这‘五变’,瑶山古寨景区的业态大大丰富了,我们瑶山人搭上了‘旅游车’,发起了‘旅游财’。”

8瑶族妇女的手工艺展示.jpg

瑶族妇女把手工技艺变成生产技艺

7月1日当天到瑶山古寨景区的游客虽然都打着雨伞,但对景区的一切仍显得兴味盎然,寨头鸣枪、敬酒迎宾、制作绣片、户外粮仓、制陶作坊等场景和内容,都是吸引游客的要素。从上海自驾到贵州旅游的朱先生和女儿女婿孙女要在贵州玩两周,而其中的一周就在荔波。王小业告诉记者,像朱老这样的游客不在少数,很多人来荔波游了小七孔大七孔,都要来瑶山古寨景区走走看看。

2瑶家人的生活场景展示.jpg

瑶族的生活场景展示

雨一直下,薄雾在瑶山古寨景区的山间“轻歌曼舞”。虽说特色节目表演这个重头戏因雨而停摆,但很多游人的脸上仍写满惊叹和喜悦。用王小业的话说,游客的体验感,其实就是进入瑶家人的生活场景。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