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洪江村:乡村与艺术共生

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朝阳镇洪江村深处大山,却以秀丽的自然风光见长。走进村寨,映入眼帘的是浓密的山林,起伏的山丘和葱郁的农田,以及坐落在山脚处的上百栋布依族干栏式木房。2017年,曾是贫困村的洪江村以村落遗存老房、民族传统文化为媒,吸引诗人、画家等海内外艺术家接踵而至,“认养”修缮老民居。艺术让乡村焕发新活力。

贵州洪江村:乡村与艺术共生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6-23 16: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版面截图

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朝阳镇洪江村深处大山,却以秀丽的自然风光见长。走进村寨,映入眼帘的是浓密的山林,起伏的山丘和葱郁的农田,以及坐落在山脚处的上百栋布依族干栏式木房。2017年,曾是贫困村的洪江村以村落遗存老房、民族传统文化为媒,吸引诗人、画家等海内外艺术家接踵而至。“认养”修缮老民居,艺术让乡村焕发新活力。

雁西,著名诗人,他曾感叹:这个世界有两个地方必须去,一个是巴黎,另一个是洪江,巴黎是时间沉淀的美,而洪江是时间从未开始的美。这个偏远静谧的村子带给了他独特的创作灵感。他说:“选择洪江就是选择了诗意的生活,背靠大山,仰望星辰,漫步田园,诗涌如泉,它会让每个艺术家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创作境界。”

经朋友介绍,雁西参与了村里的一个文化扶贫项目。他在当地村民那儿买了一栋废旧老宅,并改造成了个人书院,取名“雁西书院”,里面摆放了各式书籍,涵盖抒情诗歌、历史文献和诗歌评论等。书院向所有热爱阅读的人开放。

洪江过去荒凉又贫困,大多数年轻人逃离家乡去大城市打拼,留下老人和小孩,守着狗和鸭,以及空荡荡的老房子。

2016年开始,洪江村通过吸引众多艺术家“认养”修缮村落遗存危房、老房,积极呼吁社会各类“文军”关注洪江、建设洪江,帮助其减轻贫困,发展文化旅游,促进乡村振兴。而后,洪江村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村落遗存艺术活化”产业,致力保护传统民族文化,“艺术村”建设也成了当地突出的文化扶贫项目。

目前,来自全国各地的108名画家、诗人、雕塑家、编剧、电影导演、音乐家等艺术家都已经入驻洪江村,他们买下了村里100多户老房子,并将其改造成了个人工作室,有艺术馆、音乐室、绘画室,还有诗歌和陶艺工作室。经过近些年的艺术修缮,如今走进洪江,老旧的房子变成了一幅幅艺术作品。

洪江村第一书记曾洪波说:“洪江村选择艺术家这个群体,以‘文军扶贫’带动乡村发展,踏上了一条双赢的路子。艺术家需要洪江这样一个安静自然的创作空间,为其作品创新汲取灵感;村民们则通过老房出售、土地流转、老房改造等获得更多收入。同时,艺术家带来的更多文娱、艺术活动让村民的生活得到极大丰富。”

57岁的艺术家刘嵩田,是北京的一名雕塑家和音乐发烧友。除了在北京工作的时间,其余半年他几乎都会待在洪江,住在修葺的两层楼工作室里。“在洪江的日子给了我更多放松和思考的空间,也给予我更多艺术上的灵感。”他说道。

外出闲逛的时候,他注意到大部分的农活都变得机械化了,很多旧的农具派不上用场就被闲置了。村民把废弃的谷斗(用来甩打稻谷或者装脱粒稻谷的农具)用作花盆和浴桶,或者倒立了做桌子用。

他发现这个谷斗是用当地的梧桐木制成,而梧桐木是用来制作琵琶、古琴和古筝的上等材料。他发现谷斗的音色很好,于是突发奇想把两个谷斗改造成了一套音响设备。

除此之外,他还从村民那里收集了其他废弃的农具,如闲置的风簸(分离稻谷等粮食作物中的杂质和谷糠等),河边破旧的木船等都被他改造成了独出心裁的音响设备。

他提到,这个想法得到了一位著名策展人的认可,并计划今年在北京的一场展览中进行展出。

“艺术村”建设项目惠及当地村民。到目前为止,总面积1.86万平方米的老房子以总价280多万元的价格卖给了艺术家们。据村里介绍,房屋修缮团队每年的收入超过200万元。

除了个人工作室外,洪江村还修建了艺术交流中心、乡村历史博物馆和儿童艺术教育中心。“艺术村”这个品牌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的旅游发展。村里260多名村民在餐饮、住宿、房屋修复等文旅服务工作岗位实现了就业。

43岁的韦伟毅是第一个把老房卖给艺术家的村民。2016年,他以1万元的价格卖掉了破旧的老屋。房子被重建,改造成了民宿。在外地做了10多年水泥工的他,听说了“艺术村”建设项目的消息,便决定回到家乡,帮助艺术家们修缮房屋挣钱。

在和一位陶瓷艺术家聊天时,他倍感振奋。2018年至2019年,在村委会的安排下,他到贵阳市的一所学院学习陶艺,之后又投资5万元同其他几位艺术家一起开设了一间陶艺馆,教村民和游客做陶艺手工。

后来,他还把新房的部分房间改造成了旅馆,床单和被套都使用了当地特色的蜡染布料。

他现在的年收入达到了4万元左右,是以前工作的两倍多。他说:“艺术家们的到来,给洪江村带来了知名度,同时,也为它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未来的洪江会与众不同,我们的下一代对于洪江也会有崭新的认识。”

老屋变新房,既重塑了村民的生活环境,也提升了他们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刘嵩田表示,他很高兴看到一些村民在帮助改造完房屋后,开始给自己的房子添加装饰。“村民对我们的到来特别欢迎。虽然我们在美学上有不同的认识,但我们能从彼此身上相互学习。”他说。

在洪江,艺术家们举办画展、论坛和讲座,和村民一起庆祝联欢晚会,教授村民陶艺雕刻等。

画家、足球运动员李慧熙,策展人徐涛夫妻俩在洪江成立了一个60人的儿童足球队,帮助山里的孩子训练足球技能,带他们参加比赛。他们还搭建了艺术展览室,教孩子画画,表达自己。去年国庆节期间,李慧熙老师携小足球队员们在纽约曼哈顿上空的迪士尼屏幕上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布依族儿童足球队的风采。

“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孩子们建立信心,让更多‘山外’的人看到他们的努力。”

雁西已经给村里的学生辅导过两次诗歌写作。他表示,如果有更多学生对诗歌感兴趣,他也愿意定期教他们诗歌创作。这两年他慢慢融入了和当地村民的相处。他说:“村民朴实又善良,我出远门的时候,他们会给我的鱼池注水,给花草浇水,特别热心。”(记者 陈美玲 杨军 编译 王瑾)

原文见6月22日中国日报7版头条,英文链接:https://global.chinadaily.com.cn/a/202106/22/WS60d13a1ea31024ad0baca89d.html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