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协作 共建繁荣乡村

53岁的罗贤国是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界镇高峰村人。两年前,他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善港村接受了两个月的技能培训,这成了改变他人生的一次重要经历。

东西部协作 共建繁荣乡村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4-09 08: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版面截图

53岁的罗贤国是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界镇高峰村人。两年前,他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善港村接受了两个月的技能培训,这成了改变他人生的一次重要经历。

在那之前,罗贤国与村里大多数人一样靠种传统农作物为生,农闲时就外出务工挣点生活费。因为缺乏技术,他只能做搬运工之类的零工。2014年,罗贤国的妻子生病,这个底子薄弱的农村家庭变得雪上加霜。于是,他家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高峰村的571名村民中,有197个人和罗贤国一样属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然而,在这个6平方公里的村庄仅有840亩可耕地(田220亩,土620亩),约85%的面积被茂密的森林覆盖。

2018年,江苏省张家港市善港村与高峰村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之后不久,一个由帮扶干部、农技人员等组成的扶贫工作队从善港村出发进驻到高峰村,为当地提供农产品经营、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等多方面的专业指导。

在善港村及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依托张家港善港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技术支持,高峰村投资500万元建立起了60亩有机农业产业园,同时投资450万元打造183亩生态有机茶叶公园,还规划了40亩的生态养殖基地。多样化的产业发展,带动190多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除此之外,善港村还负责提供种养殖技术培训,为高峰村成功培训12名致富带头人,通过培训输出贫困户劳动力70余人次。

罗贤国就是其中之一。2019年,他和村民们在两村扶贫工作队的动员下,前往张家港接受了两个月的养殖技术培训。

培训结束回到高峰村后,罗贤国进到村里的养殖厂工作,并带着妻子一起饲养鹌鹑。现在他们不仅脱了贫,还成了生态养殖场鹌鹑项目的致富带头人。去年夫妻俩收入7万多,年底还有分红。有了积蓄,罗贤国家加盖了二层小楼,日子也过得有声有色起来。

“过去,我和老婆经常吵架,而且大多数都涉及金钱问题。现在生活变好了,我们这两年基本上没有吵过架。而且,在家门口工作还能兼顾照料84岁的老母亲。以后,我想多教几个徒弟,带着那些困难的邻居学习饲养技术。这样,大家都能好起来,群众才能富裕起来。到时过起来才安心。”他说道。

善港村驻高峰村工作队队长储德权表示,目前养殖场的收入主要来自鹌鹑蛋销售,每个月能有6到10万的收入。另外,2020上半年第一批生猪出栏,收入有30万元。

47岁的扶贫工作队员杨文峰已驻村4年多。负责工作队的车辆、物资采购和销售。他说:“过去高峰村大面积种植单一种农作物,经济效益差。由于两村气候和地貌差异较大,我们就根据当地气候、环境,以及便于当地群众学习和接受的情况来规划,鼓励他们尝试我们已经试验成功且值得推广的产业,按比例多样化种植,多品种养殖,保证四季都有瓜果蔬菜和经济收益。”

“由于贵州这边气候湿润,光照不足,还有严重的石漠化。我们就请江苏省农业专家前来考察,采集土壤样本,根据土质情况种植适宜的农作物,遵循‘适合什么,发展什么’的原则。今后,我们将加大发展茶叶、乡村旅游等高附加值产业。”杨文峰补充道。

2019年高峰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00元。同年,该村贫困发生率为0。(记者 刘玉坤 杨军 编译 王瑾)

(原文见4月8日中国日报国际版9版,英文链接:

Villages join forces for more prosperous future https://global.chinadaily.com.cn/a/202104/08/WS606e5d3ea31024ad0bab424e.html)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