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用四个“好”换来脱贫群众的笑脸

2016年颁布的《贵州省大扶贫条例》,在全国率先以地方法规的方式保障脱贫攻坚工作有序顺利推进,成为国内推动扶贫工作的法规范本。2019年,全省16个深度贫困县全部由省领导联系帮扶,20个极贫乡镇由省级领导定点包扶,市县两级领导按照属地原则分别联系帮扶2760个深度贫困村。

贵州:用四个“好”换来脱贫群众的笑脸

来源: 动静贵州
2021-02-26 16:1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昨天(2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我在各地都看到,广大脱贫群众露出了真诚笑脸,这是对脱贫攻坚的最大肯定,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倾情付出的最高褒奖,也是对革命先辈和英烈的最好告慰。”习近平在昨天的重要讲话中再次提到了脱贫群众的笑脸,这对于贵州人民来说,特别意味深长。

2015年6月16日,就是在贵州遵义的花茂村,习近平总书记在村民王治强家中同乡亲们亲切交谈。大家高兴地诉说党的富民政策好,日子越过越开心。总书记说:“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

如今,王治强家门口的墙上,挂满了村民笑脸的照片。和花茂村村民一样,贵州全省92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动态清零,露出了幸福的笑脸。

笑脸背后,是中国脱贫攻坚的“贵州实践”。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贵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脱贫攻坚连战连胜、再战再捷,连续4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为“好”。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坚决落实中央部署,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探索出一系列精准管用的“贵州战法”,形成了整体联动、协调并进的“系统工程”,使得贵州从中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成为减贫人数最多的省。连续4年的 “好”字,体现了国家层面对贵州脱贫攻坚成效的充分肯定,凝结着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和顽强奋斗。一个“好”字重千钧,反映出“贵州战法”四个方面的“好”。

方案设计好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硬仗怎么打?方案设计很重要。贵州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要求,做好顶层设计,精心组织部署全省脱贫攻坚的战斗。

针对部分地区“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现状,贵州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成功探索“六个坚持”“五个体系”等行之有效的贵州模式,搬迁规模占全国近五分之一,在全国搬迁规模最大、人数最多,近200万群众搬出贫困大山、迎来崭新人生,贵州城乡格局、生产力布局发生深刻变化。

贵州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全面推行“八要素”,大力发展十二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推动思想观念、发展方式、工作作风实现革命性转变,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六个转变”。全省农业增加值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2年位居全国前列,为决胜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支撑。

2016年颁布的《贵州省大扶贫条例》,在全国率先以地方法规的方式保障脱贫攻坚工作有序顺利推进,成为国内推动扶贫工作的法规范本。

在总攻阶段,贵州全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逐一制定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村攻坚方案,省领导挂帮深度贫困县、极贫乡镇,深度贫困村全部由市、县领导挂帮,持续推动扶贫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基础设施建设、帮扶力量“四个聚焦”,集中力量攻克难中之难、坚中之坚。

打法创新好

在与贫困抗争的战斗中,贵州越战越勇,不断创新打法,取得明显成效。

贵州压茬推进“攻坚行动”,2018年发起“春风行动”“夏秋攻势”“秋后喜算丰收账”“冬季充电”系列行动,2019年又接续发起“春季攻势”“夏秋决战”“冬季充电”,推动脱贫攻坚连战连胜、再战再捷。

贵州是最早、最多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的省份,惠及75.1万户。率先在全国开展透风漏雨老旧住房整治,解决7万多户农村人畜混居问题。铜仁市江口县防贫监测预警保障做法被国务院扶贫办向全国推广。

2016年10月,贵州省设立全国第一只省级脱贫攻坚投资基金,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撬动社会力量,补充脱贫攻坚资金 。贵州创新开展民营企业包市包县帮扶,在统筹推进国有企业“百企帮百村”、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行动基础上,全力推进恒大帮扶毕节市、万达帮扶丹寨县。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贵州坚持战贫战疫两手抓,在率先采取系列举措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发起脱贫攻坚最后总攻,“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最大限度发现和解决问题,千方百计抓好产业、多措并举抓好就业,努力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

落实抓得好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精准扶贫的重大管理体制要求层层抓好落实。贵州探索出一系列“精准”落实责任的创新之举,使精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具有完善地方治理体系的借鉴意义。

2015年,贵州省调整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考核“指挥棒”着重指向扶贫,考核向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长、农村基础设施以及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石漠化面积等倾斜。

贵州始终坚持脱贫标准,在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基础上,着力补短板、强弱项,确保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逐户制作“3+1”保障“明白栏”,便于群众知晓和监督,推动逐项保障到位,确保脱贫攻坚质量高、成色足。

贵州牢牢把握精准脱贫要求,针对一些地方和领域工作不深入不扎实的问题,先后开展两轮“五个专项治理”,推动各项工作精准再精准,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2019年,全省16个深度贫困县全部由省领导联系帮扶,20个极贫乡镇由省级领导定点包扶,市县两级领导按照属地原则分别联系帮扶2760个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30%以上的村由市州党政一把手负责,贫困发生率20%以上的村由县级党政一把手负责。“主官首责制”带动全省4万多名干部入村帮扶,致贫原因诊断、对策及措施到家到户。

精神状态好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艰难历程中,贵州广大干部群众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顽强意志,拼搏奋进。

全省选派精兵强将尽锐出战,坚持五级书记抓脱贫,选派近5万名干部到基层,把最能打硬仗的精锐力量派到一线,让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战场高高飘扬。

贵州全省发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战天斗地、摆脱贫困,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书写了一部部绝境突围、决战贫困的英雄传奇,矗立起一座座令人敬佩、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凯歌。如果说中国的脱贫攻坚战是一部伟大史诗,那么减贫人数最多的贵州实践就是这部史诗中最绚丽的华章之一。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中华民族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的千年梦想,今朝梦圆。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贵州人民不会忘记,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贵州考察的谆谆教导和深情关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四千万黔中儿女定当继续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书写新的辉煌。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