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在有理》贵州样板系列一:新时代贵州精神

《贵在有理》贵州样板系列一:新时代贵州精神

来源: 贵州日报
2020-10-26 18: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今天,《贵在有理》继续开讲!新篇章之“贵州样板”第一集带你领略新时代贵州精神……

在山间挖一道水渠,需要多久?

有人花了36年。

凿通一条出山的路,需要多久?

有人花了12年。

从风沙漫天到万亩林场,有人付出的不止时间,还有生命。

在贵州大地上,总是不乏将一件事做到极致的人。

曾经,贵州被贴上“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夜郎自大”“黔驴技穷”的所谓“三言两语”标签。然而,山峦阻隔,也让这里的人生性多了一份执拗,不叫苦、不妥协、不放弃。沧海桑田说变迁,在新时代背景中,新时代贵州精神孕育而生。

在黔北深山当了几十年村支书的黄大发,耄耋之年的他依然还在操心着不少的事。

细数起来,历时36年挖出一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大发渠”不是终点,为村里操心修建学校、保障孩子们上学不是终点,为老百姓争取便利出行、安心就医不是终点,带领村民联合当地企业成立旅游公司和农业公司也不是终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又当起了村里的疫情防控义务宣传员,常挂在口中的那句话,依然是熟悉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有义务。”

没有多高的文化程度,没有多堂皇的说辞,就是尽最大的力量,为自己的家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无论是为“昔日苦甲天下,如今瓜果飘香”的海雀村努力的两代人文朝荣、文正友;还是扎根基层、改革创新,组织动员群众修路通水、买林场、办酒厂的余留芬;或是历时十余年带领村民凿通隧道,凿碎贫困封锁,凿出致富希望的“当代女愚公”邓迎香;再或是面对生死抉择,毫不犹豫地喊出“让我来”的排雷英雄杜富国……

物质可以改变精神,精神也可以改变物质。

“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新时代贵州精神,是贵州人民不畏艰险、奋力攀高、赶超跨越的真实写照,也是贵州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续写新时代贵州发展新篇章的强大精神动力。

团结奋进,是贵州各民族共有的精神风貌。无论是苗族、侗族、布依族,还是彝族、水族、仡佬族,一家有事,众邻相帮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传统。在贵州水族村寨中,每逢抢收抢种季节,劳力强的家庭完成自己的农活后,会主动帮助那些缺少劳力的亲族干活。在黔东南许多苗族村寨,现在还盛行一种“分牛肉”的互助形式,即某一家的耕牛不幸死亡,大家都主动地去买牛肉,来帮助其挽回经济损失。

拼搏创新,是贵州历史文化的精神要素。近代以来,一大批贵州人比如张之洞、黎庶昌、李端棻,勇立时代潮头,频开风气之先。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发展的历程更是凸显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1977 年,关岭顶云公社的农民,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大胆实行“定产到组”,成为中国农村改革“北凤阳、南顶云”的两个先锋之一。特别是最近这些年,贵州干部群众更是创造了不少在全国叫得响的先进事例,比如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内陆型经济开发试验区、多彩贵州文化旅游品牌等等。

苦干实干,是贵州应对自然条件的精神毅力。300多年前,奢香夫人就率领各族同胞在高山绝壁开出“龙场九驿”,打通了贵州与周边三省连接的驿道,就是那个时候的“高速公路”;半个世纪前,“三线”建设者扎根大山、毕生奉献,为贵州奠定了现代工业基础。其实一部贵州史,就是一部贵州儿女面对恶劣自然环境,筚路蓝缕、建设家园的历史。

后发赶超,是今天贵州人代表性的精神标识。最近这些年,贵州人从不甘落后到艰苦奋斗,从奋起直追到开拓进取,从脱贫攻坚到后发赶超。贵州经济增长速度连续9年名列全国前三位。大数据让全国刮目相看,“中国天眼”领先世界,千姿百态的贵州桥梁不断刷新纪录,各类脱贫攻坚的“贵州样板”广为流传……

新时代贵州精神,就是体现在今天贵州人身上的精气神。

贵州,“贵”在有精神。(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韦一茜)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