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扶贫14年有余,5000多个日夜坚守!兴义市猪场坪乡长湾村第一书记杨大琴带领乡亲奔跑在幸福路上

山峦之间,山路蜿蜒盘旋,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猪场坪镇长湾村被一座连着一座的山峰抱得紧紧的,驱车从市区到长湾村委会50多公里的路程,花了近2个小时。2008年3月的一天,正在驻村的杨大琴接到妹妹电话,说在州医院住院的父亲不知去向,已找了3个多小时,接到电话的她,焦头烂额,村里工作她放不下,只能请亲朋好友帮忙找。

驻村扶贫14年有余,5000多个日夜坚守!兴义市猪场坪乡长湾村第一书记杨大琴带领乡亲奔跑在幸福路上

来源: 天眼新闻
2020-08-03 14: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山峦之间,山路蜿蜒盘旋,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猪场坪镇长湾村被一座连着一座的山峰抱得紧紧的,驱车从市区到长湾村委会50多公里的路程,花了近2个小时。

7月30日,长湾村第一书记杨大琴从镇里开完会赶来,已是早上十一点。今天,是长湾村烟农娄孝琴采收烟叶的日子,寒暄几句后,杨大琴带着长湾村烟叶站的技术员,风风火火便往娄孝琴家的烟地里赶。

杨大琴帮着乡亲一起采收烟叶

“书记对我们关心得很喽,田间地头讲技术,哪家要是有个困难,她都想法帮。”正在忙的娄孝琴指着眼前一片长得密密麻麻的烟叶,脸上洋溢着幸福。“去年因为土地原因,没种烤烟,前年,种烤烟的毛收入就有15万元!”

从娄孝琴的话里就能感受到,今年55岁的杨大琴,没有那么简单。

“2005年10月8日,受组织委派,开始接触驻村开展党建扶贫工作。”40岁的杨大琴是兴义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她万万没想到,驻村开展扶贫工作一干就是14年。

扎根脱贫攻坚一线14年,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大考验。

强党建、找项目、筹资金、做产业......杨大琴不仅“沉”下去了,还千方百计带领大伙脱贫致富。

不管是在白碗窑镇岔米村、海子村还是现在的猪场坪镇长湾村,在杨大琴心里,她就只信一点,驻村帮扶,就是来攻坚克难,和乡亲们齐心协力打硬仗。“我是来协助村支两委为乡亲们搞好服务的,不是来走场的。”

长湾村现有750户2814人,人口居住散落,组与组、户与户之间不集中,山路弯弯拐拐,是阻碍长湾村发展的“拦路虎”。

要致富,先修路,这也是长湾村所有人想做的事情!但都“卡壳”在资金上。

2012年以来,杨大琴积极争取到州、市烟草扶贫路资金近300万元,市烟办扶贫资金15万元,修通烟路9条13.91公里,3条3.09公里机耕路。协助争取到通组公路建设和硬化工程资金600多万元,建成了21个组的通组公路。

“杨书记就像我们长湾村嫁出去的姑娘一样,一门心思想着‘娘家’,没有她,就没有长湾现在的变化。”长湾村支书彭碧国说出了乡亲们的心里话。“说起长湾村的变化,乡亲们能说几天几夜。”

扶贫先扶“志”,多年的帮扶经验告诉杨大琴:要拔掉“穷根”,就要“造血”式扶贫,改变贫困乡亲“要我脱贫”的思想向“我要脱贫”转变。

“罗叔,你的身体最近还好吧?米和油还够不够吃?”

“周姨妈,我们送的被子好用吗?盖起热和的嘛。”

下足“绣花”功夫,点滴关怀见真情。杨大琴把关乎群众利益的每一件事做细做好。而这样的工作,对她而言,已经数不过来。

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工作中,杨大琴从乡亲们最关心的事情做起,然后在工作的同时,重点解决“思想问题”。她每天和村组干部一起,走家串户,讲惠农政策、讲文明新风。“扶贫政策很多,只是扶一把帮一把,要让大家知道,不能等、靠、要。”

杨大琴(右一)和烟农讲解烟叶采摘技巧

杨昌付是长湾村大坡组的建档立卡户烟农,2019年脱贫,这几年种烤烟挣着钱,把房子翻修了一番,生活上了一个档次。

“杨书记常常到地里指导烤烟移栽、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有时候我们不在家,她就跑去地里找。在她的指导下,每年,我家烤烟都能卖个好价钱。”在杨昌付眼里,没有杨大琴,他家脱贫致富就没这么快。

原来,到长湾村后,曾分管烤烟生产收购工作的杨大琴琢磨,能不能发展烤烟让长湾村摘除贫困村这顶“穷帽子”?

于是,杨大琴与长湾村两委班子共商后,马上行动起来,回兴义市烟草局找领导协调种植计划事宜。同时,为提高烟农的烘烤质量和激发烟农的干劲,杨大琴积极争取到30万元烟草扶贫资金,在明家凹塘组修建了5栋密集群烤房供大坡组等烟农烘烤。

发展烤烟增收致富,村民程长友就是受益者之一。“杨书记驻村后动员我们种烤烟,这几年通过发展烤烟,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杨大琴(左一)向烟农讲解烟叶分级知识

仅2018年指导20户烟农种烤烟394亩,增收127.6万元。当年,长湾村“减贫摘帽”,乡亲们笑了,杨大琴也笑了。

“只要打消了一些乡亲‘等靠要’的思想,帮扶成效立马上来。”杨大琴认为,要把工作做到乡亲们的心里去,算清大伙心里的“糊涂账”,干群齐心,不奔小康都难。

杨大琴的付出,得到了组织和乡亲们的认可,驻村以来,先后获省烟草局党组、州委、州烟草局党委、市委优秀党员、党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州总工会五一劳动奖彰等29项荣誉称号。

舍“小家”顾“大家”,自古忠孝两难全。说起家里的事,杨大琴一直隐忍哽咽。

2005年10月,杨大琴接受到白碗窑镇驻村扶贫的工作后,二话没说,将正在读高一的儿子安排住校,请人照顾多椎胸椎骨折住院的母亲及重病住院的父亲,还有股骨骨折住院的婆婆。

2008年3月的一天,正在驻村的杨大琴接到妹妹电话,说在州医院住院的父亲不知去向,已找了3个多小时,接到电话的她,焦头烂额,村里工作她放不下,只能请亲朋好友帮忙找。

2018年12月6日,杨大琴弟弟运动神经元病情加重,头控仪语音请她帮买1个三载眼控仪和老人枕头,而当时正在开展扶贫工作的杨大琴忙忘记了,直到12月15日上午弟弟去世,也没有完成这个愿望。

“因为达退休年龄原因,我已提交退休申请,但正值脱贫攻坚收官战的关键时期,只要组织和乡亲们需要,我会义无反顾的留下!直到长湾村全部脱贫稳定致富奔康的那一天!”杨大琴说。

山峦起伏,杨大琴的身影又消失在大山深处,继续带领乡亲奔跑在幸福路上!

通讯员肖雄邓倩蒋千敏

编辑彭芝莉刘义

编审陈俎宇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