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贫困”的贵州实践:搬出大山 奔向小康

“公司在一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起几十个工坊,开展技能培训、创造就业岗位,解决了不少搬迁户的就业问题。 这些年,石丽平和她的公司累计培训了近两万名苗绣手工从业者,带动了4000多名搬迁妇女在家就业创业,帮助130多名建档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

中国“战贫困”的贵州实践:搬出大山 奔向小康

2020-05-22 11: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国际在线贵州报道(杨云 朱璐璇 周文进):“公司在一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起几十个工坊,开展技能培训、创造就业岗位,解决了不少搬迁户的就业问题。” 贵州省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石丽平表示。

这些年,石丽平和她的公司累计培训了近两万名苗绣手工从业者,带动了4000多名搬迁妇女在家就业创业,帮助130多名建档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

在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易地扶贫搬迁点“阿妹戚托小镇”,搬迁到这里来的群众都有一个新身份——“新市民”。这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称谓意味着:异地扶贫搬迁群众搬进新家就能享有同等城市配套、同等公共服务、同等市民待遇,在就业创业和就学就医等方面还享有更多优惠,“新市民”凭证可享受子女免试就近入学、申报专业技术职务、办理出入境证件等39项公共服务。

挪穷窝、换穷业、断穷根,易地扶贫搬迁让“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贫困群众走出大山,遇见幸福,奔向小康。

搬出大山,从农民变“新市民”,这是贵州脱贫攻坚战场上的生动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贫困人口从923万人减少到2019年的30.8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6.8%降至0.85%,通组硬化路连通千家万户,农村产业革命势如破竹,“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精准落实,188万人搬出深山,世代贫困的宿命被彻底改变,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篇章。

2015年,贵州打响易地扶贫搬迁“第一炮”,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干非常之事,用非常之策。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贵州省委、省政府创造性决策,实现从“六个坚持”到“五个体系”的异地扶贫搬迁政策,全力做好脱贫之后小康路上的“后半篇文章”。

上下同欲者胜,初心为民者赢。在异地扶贫搬迁战场,贵州各级党委政府尽锐出战,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不懈努力,久久为功,自2015年以来不断实践,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从“忧居”到“优居”,从“苦业”到“乐业”的发展巨变。

星夜奔忙为百姓,诉尽衷肠求民富。在黔山贵水间,数万名基层干部走进田间地头,深入贫困农家,披星戴月、夙夜为公,每一次与群众对话交流都成为党与人民血肉相连、命运相系、攻坚克难的深刻实践。从乌蒙高原到苗岭侗乡,从乌江之畔到南北盘江,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家家户户都在家里显眼处挂了两张照片,一张是大山里的老破屋,一张是现在的新生活。党员干部的付出,群众心中有杆秤,异地扶贫搬迁群众知恩更感恩,家家户户都要把两张照片作为“传家宝”传下去,一代代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搬迁是手段,脱贫致富才是目的。2015年以来,贵州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打出系列“组合拳”,助力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引领搬迁群众脱贫奔小康。

4月29日,贵州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17条举措,包括拓宽就业渠道、强化就业增收政策扶持等,旨在进一步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增收,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截至4月30日,贵州省有劳动力搬迁家庭中,已有40.21万户85.15万人已就业,占搬迁劳动力总数的86.9%。全省建成扶贫车间914个,解决搬迁劳动力就业17096人,建成扶贫基地238个,解决搬迁劳动力就业8123人。

在扶贫攻坚战场,贵州2019年成绩斐然:全面完成18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搬迁规模全国第一;全省贫困人口从923万人减少到30.83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85%;城镇新增就业78.49万人,预计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5%左右;完成7.87万公里农村组组通硬化路,30户以上村民组全部通了硬化路;十二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坝区亩均产值增长30%以上;农村产业革命带动全省111.8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