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开学一周学校运行平稳有序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3月16日,贵州高三初三毕业班率先在全国实现开学复课,全省近百万学生顺利重返校园。文春梅所在的学校,在这个特殊时期专门配备了8辆“定制公交”,保障学生安全上下学。

贵州:开学一周学校运行平稳有序

来源: 贵州日报
2020-03-23 15: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管理精细不留盲区死角,开学一周贵州学校运行平稳有序

——书声琅琅春光作伴

3月16日,六盘水市二十三中高三初三两个年级开学上课,由教育教学管理中心统一安排内容、制定并下发课件,年级中心和班主任根据自身实际作相应调整。通讯员 聂康 摄

上午6时,就读于贵阳市第十中学高三(4)班的文春梅按时醒来。高考在即,她因能早日返回校园感到庆幸。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3月16日,贵州高三初三毕业班率先在全国实现开学复课,全省近百万学生顺利重返校园。

此前,贵州省市县三级组成的1000余人的督察组,对全省88个县(市、区)的2480所初中高中学校进行了督查,经过科学评估,确保万无一失后才能顺利复课。

“贵州开学早,孩子能安全返校、有序复课是我们现在最大的心愿。”文春梅父母感慨。

开学复课的重中之重,是要做好提前防疫预案和保障物资供应。

在这个漫长的寒假里,父亲文中贤既担心学时不足,又担心孩子上学买不到口罩。

然而,一周的学校生活打消了文中贤的顾虑,“口罩由学校统一发放,我们省心了。”

记者了解到,贵州由省级统筹保基本,市(州)根据情况进行补充调剂,鼓励社会捐赠和家长自备口罩“双管齐下”,开学第一周,要保障每个学生有5个口罩。

在“上下学途中、在校期间”两个重点时间段,如何做到环环相扣,不留死角?贵州明确提出要抓细抓实“六个到位”,即校园管理到位、路途防护到位、体温检测到位、教学管理到位、信息管理到位、环境治理到位。

按照“一地一策、一校一案”要求,全省各个学校因地制宜制定出合乎本校实际的开学方案。

文春梅所在的学校,在这个特殊时期专门配备了8辆“定制公交”,保障学生安全上下学。

7时30分,学校的“定制公交”准时到达。

“通关‘游戏’开始了!”文春梅的同学笑称。

“游戏”有三关:第一关是进校门,学生排队依次通过校门口的智能体温检测仪,体温正常者过关;

第二关是进大楼,学生按照班级指定路线来到教学楼前,在老师指导下,迅速完成摘下口罩、手部消毒、领取新口罩、正确佩戴等一系列“规定”动作之后,方可进入教学楼;

第三关是进教室,学生再次进行手部消毒和体温测量,无任何异常状况,才获准进入教室。

贵州省教育厅负责人介绍,各个学校增配了医护人员对师生每天的身体状况监测,入校人员均需接受体温检测,且要严格落实师生体温每日晨、午、晚检制度,一旦发现有发热的师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涉及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与密切接触者共同生活工作人员等6类重点人员,严格执行暂不返校返岗的规定。

8时10分,文春梅开始上第一堂课。

时间不等人,要把耽搁的学时补回来,文春梅的同学和老师们分秒必争。学校实施不同班级错峰上课,保障每堂课的老师“无缝对接”。

贵州省教育厅厅长邹联克认为,“前提是保证总课时不减少,可以适当周末调课。更重要的是通过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任务高质量完成。”

保障安全是教学有序开展的前提。学校在教学楼每个楼层、每个班级门口都设了“值守岗”,精细到诸如学生如厕排队、洗手消毒提醒等方方面面,严格监督学生,避免近距离接触。

上午最后一堂课结束时,食堂的餐盒也到了。老师带头派发,同学们依次排队领取午餐。每个班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在不同的教室单人单桌用餐。

“管教学、管生活的师们很辛苦,每天都得等我们吃完后才能去就餐。”文春梅说。

放学后,文春梅再到门口测量体温,检测无异,才能坐“定制公交”回家。细数一天的防控“必修课”,文春梅的父母放心了。

“开学一周以来学校运行总体平稳。”省教育厅党组书记朱新武说,全省各市州2400多所学校坚持“外防输入、内严管控”,不折不扣把防控条件、防控措施、防控责任严格落实到位,分区分类精准施策,全省近百万初三、高三学生平安、顺利重返教室,教育教学秩序正常平稳,省委、省政府对教育系统的要求阶段性得到实现。下一步,全省教育系统将毫不放松,把良好态势坚持下去,直到疫情防控取得最后胜利。(记者 王雨 杨诗雨)

(王雨 杨诗雨)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