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晏:深入推进贵阳大市场带动全省大扶贫 助力全省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脱贫工作意义特殊,责任重大。图为息烽县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永靖安置点团圆小区端午节文娱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为居民们发放粽子。

陈晏:深入推进贵阳大市场带动全省大扶贫 助力全省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01-16 15: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贵阳网讯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脱贫工作意义特殊,责任重大。作为省会城市,如何发挥省会担当,深入推进贵阳大市场带动全省大扶贫,助力全省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1月16日,记者专门采访了省人大代表、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晏。

陈晏说,过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贵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坚持精准脱贫方略,统筹好‘内’‘外’两个战场,脱贫攻坚取得根本性胜利,全市剩余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对口帮扶的长顺县、普安县、天柱县、罗甸县4个贫困县达到摘帽标准,为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出了贡献。今年我们要坚决按照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紧扣全面小康目标任务,紧盯时间节点,加快补强短板弱项,以贵阳大市场带动全省大扶贫,为贵州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贡献省会力量。

按时高质量完成贵阳自身脱贫攻坚任务

贵阳市2015年在全省率先消除绝对贫困、实现了整市脱贫,2019年底剩余6119户1356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了脱贫标准,但还存在脱贫质量不高、小康成色不足等问题。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总攻阶段,我们要扎实开展挂牌督战,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是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剩余任务。要聚焦“三精准”建立常态化筛查机制、防贫预警保障机制、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和动态帮扶机制,对全市已脱贫的4308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拉网式”动态筛查,加强对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动态识别、动态管理,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和新的贫困群体产生。今年上半年,要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特别是关系全市12.12万人饮水安全的农村分散供水巩固提升工程要确保全部建成投用。

二是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开展产业帮扶、项目帮扶、教育帮扶、医疗帮扶、金融帮扶、社会帮扶等“六大帮扶”,深入实施“共筑行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五个体系”建设,确保已出列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图为息烽县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永靖安置点团圆小区端午节文娱活动现场。 郭然 摄

三是全面补齐“三农”领域短板弱项。要围绕“三农”领域短板弱项全面排查梳理,建立问题清单,强力推进实施。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六网会战”项目向农村倾斜,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水、电、气、讯、路等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按时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对口帮扶任务

今年,省领导挂牌督战9个深度贫困县和3个剩余贫困人口超过1万人的拟摘帽贫困县(区),其中涉及我市对口帮扶的有3个深度贫困县(纳雍县、紫云县、望谟县)和1个剩余贫困人口超过1万人的拟摘帽县(水城县)。贵阳市将持续用力,确保所有帮扶县在上半年全面完成脱贫目标任务,下半年全面抓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及时查缺补漏,在全省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彰显省会担当、贡献省会力量。

一是提高就业帮扶成效。继续组织贵阳市企业到帮扶县开展专场招聘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现人岗对接,保障稳定就业。

二是提高教育帮扶成效。通过经费支持、教师培训、学生委培等帮扶措施,深化贵阳市45所学校与扶贫县42所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提升贫困县教学质量。

三是提高医疗帮扶成效。通过开展培训、提供进修、畅通转诊渠道、医疗技术指导等措施,加大贵阳市22所医院对帮扶点31所医疗机构的帮扶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质医疗资源及高级医疗技术人员作用,促进帮扶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四是提高人才帮扶成效。采取双向挂职、两地培训、委托培养和组团式支农等方式,继续选派干部到帮扶县驻村帮扶,确保帮扶力量不撤、帮扶队伍基本稳定;持续加大对帮扶县脱贫攻坚人才培训,通过扶贫扶智授人以渔。

按时高质量推进贵阳大市场带动全省大扶贫

深入实施加强产销对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攻坚行动计划,在供给侧、流通端、需求侧深度用力,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以大产业促进大流通、形成大市场,助推“黔货出山”,带动全省脱贫攻坚。

一是深化农村产业革命。今年要围绕发展“五子登科”产业,调减低效作物22万亩,调增经济作物14.4万亩,实现高效经济作物占比达到85%以上,确保特色主导产业覆盖所有贫困村。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以53个500亩以上坝区为重点,发展温室大棚、微滴灌等设施农业,年内建成13万亩高标准农田。围绕形成“种植在全省、加工在贵阳”的发展格局,加快打造贵州省农产品加工中心,力争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到900亿元以上,转化率稳定在52%以上。

二是优化农产品流通体系。要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支持国有企业、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主体整合物流设施资源,加快建设冷链物流体系,确保年内全市冷库库容达到50万吨。推动产地仓升级,提升仓储、初加工、包装、运输等综合服务能力,逐步形成产业化、信息化、规范化、安全性于一体的大中小微农产品流通体系。

三是加大产业帮扶力度。要确保年底前建成平坝、长顺、印江等地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全面建成长顺、望谟、罗甸等地30万头生猪保供基地,鼓励我市龙头企业在帮扶县建设二、三线保供基地。

四是大力提高省内蔬菜供给率。要充分发挥农产品一二级批发市场作用,在贵阳农产品物流园、贵阳地利农产品物流园、贵阳数字化禽蛋配送中心设立农产品扶贫销售专区,全力帮助对口帮扶县拓展销售市场;按照“六统一”模式强化产销对接,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加强农批、农超、农医、农企、农校等对接,确保全市一级批发市场省内蔬菜供给率达到75%以上。同时,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产品进城”行动,鼓励企业在县乡和具备条件的村建立物流配送网点,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营销渠道。

五是强化支持保障。从今年起,市级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每年安排3500万元专项资金,对设立扶贫销售专区、深化产销精准对接、强化冷链设施建设和农产品深加工等进行支持,提升省内农产品在贵阳市场的比重,带动更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

(吴伟剑)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