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大市场带动作用 助力全省脱贫攻坚

按照省、市“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要求,市商务局紧紧围绕“菜篮子”商品市场流通能力的提高,加快推进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创新农产品供应方式,着力解决“买菜难买菜贵”问题,充分发挥贵阳大市场带动作用,助推全省脱贫攻坚。

贵阳大市场带动作用 助力全省脱贫攻坚

来源: 贵阳市商务局
2019-11-07 16:3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按照省、市“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要求,市商务局紧紧围绕“菜篮子”商品市场流通能力的提高,加快推进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创新农产品供应方式,着力解决“买菜难买菜贵”问题,充分发挥贵阳大市场带动作用,助推全省脱贫攻坚。
  (一)强化顶层设计,着力推动流通环节“菜篮子”工程建设。一是制定出台了《贵阳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筑府发〔2015〕31号)、《贵阳市解决“菜价贵”问题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筑府发〔2017〕22号)、《贵阳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公益性农产品零售网点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贵阳市政府令2016年第40号)、《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贵阳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公益性农产品零售网点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市政府令2018年第57号)、《贵阳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公益性农产品零售网点配套设施规划建设验收移交若干规定》(筑府办函〔2018〕129号)、《贵阳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公益性惠民生鲜超市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筑府办函〔2017〕167号)、《贵阳市公益性惠民生鲜超市管理试行办法》(筑商通〔2018〕64号)等系列文件,研究推动“菜篮子”工程建设。二是从2014年开始,就把解决“买菜难买菜贵”问题列入市委、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着力推动解决,并紧紧围绕“确保2018年底蔬菜价格与周边省会城市持平”的工作目标,以解决“农产品流通市场公益性缺失、政府缺位、市场竞争不充分”问题为导向,加快构建并完善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建设了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和公益性零售市场——150多个惠民生鲜超市,“菜篮子”商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与“价格周边省会城市持平”的目标基本实现。
  (二)建立健全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增强政府调控能力。一是推动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建成全省第一家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贵阳农产品物流园,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总占地约900亩,2017年8月开始动工建设,2019年3月15日一期投入运营。目前一期共建成果蔬交易区6万平方米,食用菌交易区4000平方米,白条肉交易区4000平方米。该物流园今年3月15日开业以来,共入驻商户达900家,其中,地产菜专区入驻商户210家。截止目前,累计销售农产品约35.74万吨、金额约19.62亿元。物流园按照“公益微利”的原则承担全市“菜篮子”商品的保供稳价功能,物流园内设立了全省10个市(地、州、新区)和88个县的扶贫专区,与我市另外一家民营批发市场——贵阳地利农产品物流园形成一南一北、良性竞争的双中心保障格局。二是推动公益性惠民生鲜超市。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公私合作模式建设公益性惠民生鲜超市,开创了公益性菜市场建设的“贵阳模式”。自2015年开始,截止目前,全市共累计建成公益性惠民生鲜超市150多个,基本实现全市所有城市行政社区全覆盖,从根本上改变我市农贸市场长期占据“菜篮子”商品零售主导地位的格局。随着我市惠民生鲜超市布点和建设管理的全面推进,惠民生鲜超市已成为展示我市“菜篮子”民生工程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稳控全市生鲜商品价格的重要载体。据2018年国家统计局贵阳调查队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市民中对“菜篮子”工程和惠民生鲜超市建设满意率达到90%。2018年贵阳市鲜菜价格上涨幅度远低于全国、全省以及周边长沙、南宁、重庆、成都、昆明等省会城市,与周边省会城市菜价持平的目标已基本实现;2019年1-6月,我市鲜菜价格指标累计比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33位,在周边5个省会城市中排名最低,惠民生鲜超市在“菜篮子”商品直接拉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日趋明显。
  (三)完善流通基础设施,创新农产品供应方式。一是聚焦冷链物流短板,着力增强农产品冷链配送能力。加快补齐农产品产地“最初一公里”、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降低配送成本。截止目前,我市建成运营冷库47家,总体库容为43万吨;冷藏运输车242辆。建成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冷链仓储配送中心、云关冷链等一批农产品冷库项目,提高了农产品冷藏保鲜能力,建成运营贵州合力集团生鲜配送中心等一批农产品集配中心,与全省417 个合作社开展合作,共辐射带动 4627 户农村贫困户。二是大力创新生鲜零售新模式,多层次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依托本土龙头企业,积极引进阿里盒马鲜生等线上+线下+物流的新零售模式,加快全市生鲜零售业态的转型升级,建成盒马鲜生超市5家,改造上线阿里“淘鲜达”超市10家、苏宁小店72家,通过构建线上、线下和物流配送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建立市场化+公益性结合的保障体系,多层次、全方面满足市民购买需求;试点建设集线上订购、线下自提、自动售卖、冷链配送于一体的社区智慧微菜场,满足惠民生鲜超市网点覆盖不足的居住小区市民的买菜需求,年内计划建设50个,目前已建成30个。三是加快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完善电商基础设施,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建成13个电商产业园,统筹引导“贵电商”、京东、淘宝等平台建成县、乡、村级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共计586个,覆盖46个乡镇,乡级快递网点覆盖率达95%以上,为电子商务“下乡进村”提供基础条件;大力推动清镇市、修文县、乌当区、息烽县、白云区、开阳县6个国家、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
  (四)以发挥大市场带动大扶贫为着力点,推动构建高效的产销对接体系。一是深入推进“农批对接”。在贵阳农产品物流园、贵阳地利农产品物流园、贵阳数字化禽蛋配送中心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贵州产业扶贫销售专区,促进本省蔬菜、水果、活禽等农产品的批发交易。2018年全市累计批发交易本省果蔬等农产品约111.66万吨、121.91亿元;2019年以来,累计采购销售本省农副农产品52.77万吨、金额30亿元。二是深入推进“农超对接”。以150多个惠民生鲜超市和50多家社会化大型生鲜超市为主要渠道,通过超市+公司(基地)+农户建立广泛利益连接和产销对接机制,对省内鲜活农产品组织直采直供、农超对接。据初步统计,2018年全市200多家惠民生鲜超市和各大社会化超市连锁门店累计采购销售本省农产品约17.8万吨、18.4亿元;2019年以来累计采购销售本省农产品约9万吨、10亿元。三是深入推进电商扶贫。在全国知名第三方电商平台如天猫设立贵州原产地商品官方旗舰店、京东中国特产设立贵州扶贫馆、苏宁易购设立中华特色贵州馆,包括本地电商平台贵州电商云(那家网)、贵电商等开设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销售专区。其中,那家网B2C平台目前已展示贵州商品总数达到2万余个;“贵州原产地商品官方旗舰店”现已入驻12个商家、80余个商品。2019年上半年贵阳市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全省农产品及相关产品的金额突破10亿元。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