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工匠献礼70年】钢丝绳上的“大国工匠”

”  徒弟胡小平与周家荣在一起工作了20几年,在胡小平印象中,师傅工作与生活完全是两个样子。”  后来,厂里第一次开发生产压实股钢丝绳,这打破了以往的操作模式,如何进行“模子选型”,如何将钢丝从模子里穿过,很难。

【贵州工匠献礼70年】钢丝绳上的“大国工匠”

来源: 多彩贵州网
2019-09-17 15: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骆文文)红砖砌成的厂房,闷热的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机油味,机器持续发出的轰隆声让人觉得昏沉,在布满油脂的地面上,工人们熟练且小心地行走。周家荣工作生涯中的32年,在这里度过。

  周家荣正查看钢绳生产环节

想当工人,想进厂

“我们那时候特别羡慕厂里的工人,觉得这辈子能当工人很光荣。”家住贵州钢绳厂附近,周家荣从小便在厂区里玩,看见厂里进进出出的工人,对工厂里的生活很是向往。

初中毕业后,因家里无法负担学费,周家荣辍了学。“那时候父亲一个月工资37块钱,全家人都指着这点钱过活,没有钱交学费。”于是,15岁的周家荣便和母亲一起下地干活,靠“挣工分”养活自己。由于身材瘦小,体力不够,周家荣挣到的工分还不及母亲的一半。

之后,周家荣做过大米生意,修过堡坎,挑过沙石......

在周家荣19岁那年,由于贵州钢绳厂扩产能,征地建厂房,周家荣所在生产队的土地被占用,便安置一部分人在贵州钢绳厂工作。名额有限,竞争很大。“不是谁都有机会进厂,我记得当时有23个名额,有50多人达到进厂年龄要求,大家都想当工人。”在经过层层筛选之后,周家荣进入贵州钢绳厂二分厂钢绳车间当了一名股绳工。

自此,周家荣觉得人生有了方向,有了归属。

  周家荣正查看钢绳生产环节

较真,很难

“工作中他总是板着脸,很‘较真’,生活中却很温和。”

徒弟胡小平与周家荣在一起工作了20几年,在胡小平印象中,师傅工作与生活完全是两个样子。

1992年,贵州钢绳厂生产第一批出口钢丝绳,钢丝绳为复合结构,完全没有生产经验。需要多少根钢丝?怎么排列?一切都是未知,全靠一点一点地摸索。

46天,3班倒,周家荣不间断地琢磨、试验。彼时,恰逢妻子生产期临近,孩子出世时,周家荣没能在妻子身边陪伴。“现在偶尔提起这件事,我妻子心里还是有些埋怨。”

后来,厂里第一次开发生产压实股钢丝绳,这打破了以往的操作模式,如何进行“模子选型”,如何将钢丝从模子里穿过,很难。模子的入口大、出口小,钢丝绳有弹性,会膨胀,如何穿进模子里,通过模子将钢丝股定型,成为一大难题。最终,在周家荣连续工作的“死磕”模式下,这款产品如期开发成功。

“那几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很难。”周家荣深有感触地说。

胡小平记忆中,最难的一次,是攻克6T×36SW股绳内层钢丝,中心钢绳中最小的钢丝总是从模子里跳出来,这难倒了大家。最终,在师傅周家荣的带领下,大家连日奋战,问题得到了解决。

  周家荣与同事进行技术探讨

爱钻研,传技艺

卷取钢丝,捻制股绳,合成钢丝绳......这套流程,在周家荣手上,就如端碗、拿筷一样日常。股绳工有一个亲切的称呼——“机车司机”,周家荣被工友们称为“首席司机”。

“他喜欢钻研,观察问题很独到。”贵州钢绳厂二分厂工会主席郑继章说,周家荣曾当选为“十九大”代表,是贵州钢绳厂建厂以来当选的第一位全国党代会代表,他是我们贵绳人的骄傲。

荣誉和骄傲的背后,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生产航空用绳时,一根钢丝绳有200多根细钢丝,最粗的0.4mm,最细的0.2mm,和头发丝差不多。为保证绝对干净,无灰尘、无杂质,每一根细钢丝都需要人工酒精涂抹消毒,用白色纸巾擦拭过后,纸巾不能变色。

“生产钢丝绳不仅难在技术,更难在细致、难在入微。”周家荣说,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就不简单。

正是一件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周家荣变得不简单。自2003年起,周家荣先后参与了15个批次、累计36件特殊产品、重点产品、重要用途产品的生产,经技术质量部门检验后全部合格。值得骄傲的是,这些产品被用于军事航空、虎门大桥、英国布莱敦大桥等建设领域。

“我一个人有技术不行,大家都有技术,我们贵绳厂才会越来越好。”只要车间遇到生产技术难题,大家总会想到周家荣。

自然地,周家荣成为车间新员工培训的“首选师傅”,并独创了“周氏教学法”。30年间,教授了近百名徒弟。其中,有贵州省“技术能手”,也有遵义市金牌工人。

2013年4月,“国家级周家荣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看着这块金灿灿的牌子,周家荣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未来,周家荣说,会一直将钢丝绳锻造技术传承下去......

2002年,周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获“中华技能大奖”;2011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7年,当选为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2017年,当选为“十九大”代表。

(骆文文来源)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