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贵阳实践: “翁井红利”破土而出

在观山湖区金华镇翁井村里,一排排温室大棚整齐划一,格外醒目。走进大棚,清甜的草莓香味扑鼻而来,一颗颗草莓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鲜美红嫩,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

乡村振兴的贵阳实践: “翁井红利”破土而出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3-08 09: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版面截图

立春过后,贵阳市乡村采摘游备受市民青睐。

在观山湖区金华镇翁井村里,一排排温室大棚整齐划一,格外醒目。走进大棚,清甜的草莓香味扑鼻而来,一颗颗草莓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鲜美红嫩,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

“河水臭烘烘、雨天一脚泥。”谈及以前翁井村的村容村貌,观山湖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李习禹印象深刻。据介绍,翁井村是金华镇12个行政村中村集体资产最为薄弱的,土地破碎零散、耕种条件差极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地村民发展。

随着城镇开发和工业园区建设,翁井村邻近交通得到了极大改善,怎样抓住这个历史性发展机遇?时任金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的李习禹找到在国营煤矿干得风生水起的黄金林,希望他能带领乡亲们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

上世纪80年代,翁井村由于地下煤炭资源丰富,村民开始建煤窑进行煤矿开采,自小生长在翁井村的黄金林也是其中一员。到90年代末当地煤矿资源枯竭、煤窑陆续关闭,黄金林去到六盘水、毕节等煤矿资源富集的地区谋出路,凭借丰富的经验在国营煤矿做起了管理工作。

2013年,在外拼搏多年的黄金林偶然拥有了一次出国旅游的机会,国外的乡村治理、农场景观给了他很大的触动。再加上金华镇党委、镇政府的极力劝说,2016年,46岁的黄金林决定返乡创业,他舍弃了年入百万的高薪工作,只因胸怀浓浓的“乡情”。“当时我只有一个目的,盘活村集体资源、资产,带着大家一起干、过上好日子。”黄金林笑着说。

草莓公社大丰收

翁井村以前多是种植蔬菜、玉米等传统农作物,收益低,不少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黄金林开始外出学习、考察,探寻能够带领翁井村富起来的“产业路”。慢慢的,翁井村根据自身的发展优势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开始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村民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劳务入股等形式,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引进草莓种植项目。

“产业路”确定后,黄金林立马组织全村召开坝坝会。“我们一起把翁井村建设起来,资金宽裕的欢迎你们入股,资金紧张的就出力,全村老少齐上阵一起建设美丽翁井。”最终整合村民土地123.7亩,由村集体和180个以户为单位的村民股东共同出资250.7万元,于2016年6月底完成翁井草莓公社第一期21亩18个草莓种植大棚建设工作。

为培植出果大味甜的草莓,黄金林没少操心。不仅从山东寿光请来专家给村民培训技术,还邀请省农科院专家指导,进行产业规划和品种改良。同年8月底,草莓公社一期大棚种植完成,从山东引进的“章姬”草莓品种落户翁井,希望的嫩苗蓄势待发。“我们还成立了9个先锋队,积极发展其他产业。村民们主动投工投劳,整改河道、修建机耕道和排水沟。”黄金林说。

经过全村人的努力,草莓公社首年便实现大丰收,每亩地产出达4.7万元,营业额近百万元。“这个草莓公社我们家入股了1万元现金,还有7亩地入股,每年分红超1万元,还能在家门口工作,我一个月到手的固定工资3100元。”今年57岁的刘玉权在草莓公社做管理工作,因为有入股,大家干活劲头十足,草莓长得好、卖得好,大家的分红就越多。

实际上,草莓公社的成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黄金林回忆,“第一年种植草莓时,公司和村民入股的钱并不足以把草莓产业发展起来。村民们入股的钱对他们来说也不是小数目,我不想让他们的投资亏损。为了节约发展的成本,我顶着压力,跟大家说明情况,鼓励大家一起投工投劳、克服困难加油干。当时正值7月酷暑,大家不计酬劳早上5点就到公社拿起锄头干活,中午12点也不休息,随便吃两口饭又继续开工,正是凭着这股团结奋进的干劲,才换来了今天的美丽翁井。”

2018年,仅经历了两个采摘季的翁井草莓公社,入股村民已全部回本。据介绍,草莓公社现有统一经营的土地320余亩,先后建成60亩草莓种植园、190亩李子种植园、80亩莲藕种植园。2017年至2020年,草莓公社实现农业生产总值406.9万元,为179户资金股东创收251万元,为94户资源型股东创收96万元,村民劳务创收245万元。其中2018年、2019年度发放75万项目红利,土地入股分配98户村民总计15万保底红利,覆盖建档立卡户7户11人,每户平均年收入增加近3000元,并解决近80人就近就业问题。

54岁的村民刘玉彬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儿子脑瘫生活不能自理,老婆患上尿毒症,生活重担压在他一个人头上。“村里给我分配了工作,负责清理2公里的路面,每个月有1800元稳定收入,看着村子被打扫得干干净净,非常有成就感。我家没有存款土地也少,是由村委垫资入股的,每年能拿到2500元的稳定分红,今年小儿子也开始上班了,希望日子越过越好。”

翁井村的发展模式也吸引了一批知识青年投身到家乡建设中。39岁的何天福毕业于河北地质大学,他说:“黄支书是我回到翁井建设家乡的引路人与导师。”在草莓公社积累了经验后,何天福创办憩乐生态农庄,整合50余亩土地带动22户村民入股,每户一年的土地租金加分红达到6000元。

“翁井红利”育新机

虎年春节前夕,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新国发2号文件中多处明确支持贵阳贵安发展,在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方面,提出要深化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翁井红利”正是“三变”改革成果的强有力印证。

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翁井村渐渐摸索出一套“翁井红利”(三转四股五红利)运行模式,通过“三转”(传统农民身份意识向服务员身份意识转变,农村分散劳动力向产业工人转变,鼓励村民向创业工商户转变),破解村民守旧意识和“等靠要”思想问题,强化农村主体参与;整合“四股”(集体股、村民资金股、村民资产资源股、劳务管理股),破解农村内生资源盘活利用瓶颈,解决项目投入。

以土地、资金入股,以技艺创业,翁井村的村民从农民变成了股东。“就像人民公社那会儿,团结一致、大干实干的劲头又回来了。”如今已是翁井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的黄金林告诉记者,通过“三转”、“四股”,翁井村的土地资源被盘活了,村民真正成为了村集体经济的主体,大家参与发展建设的态度更加积极。2021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万元。

在“三转”、“四股”基础上,增加“五红利”(守法红、支持公益事业红、守护生态环境卫生红、不滥办酒席红、创建和谐红)破解村民自治弱化问题,做实发展利益联结。“每年我们会对各家各户的相关情况进行评分,按评分决定村民的村集体经济分红金额。”黄金林表示,建立分享及考评机制可以激励、规范、约束村民行为,带动村民参与共建共享村级发展,强化村民自治。

“通过这种方式和老百姓的利益相连接,不但推动了产业发展,提高了村民收入,还能进一步提升村民的文明意识,提高个人素质,让翁井村在村庄整洁的同时,村风更加和谐,真正让文明之风吹进千家万户。”黄金林自豪地说,“2020年11月,我们村还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总之,无论大家小家,乡村振兴,就是建好我们的家。”黄金林表示,“翁井红利”的推行也是让“人人有责、人人出力、人人享利”的道理深入人心。现在,翁井全村基本实现了村民自治,村民通过自治有了更多获得感,自治的成果全村人民共享。

“翁井村距离观山湖城区8公里,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这一区位优势,做大做强集体经济。”金华镇党委书记耿立波说,当下的翁井村正结合都市近郊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生态优势,紧扣“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定位,围绕体验式农业、乡愁感村庄、园林化田园、都市味生活四个重点,打造都市近郊田园综合体,建设集农俗、民族特色为一体的农俗文化村。

“通过‘翁井红利’带动村民共享发展利益,并提高村内建档立卡户等重点困难群体的分红占比,引入西江传说田园餐饮综合体,打造生态厨房农俗体验馆、荷塘月色星空民宿综合体等,充分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带动农民与村集体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达100万元以上。”耿立波介绍到。

休息纳凉的亭子、精神文化长廊、独立干净的公厕以及民房外墙上栩栩如生的特色画像,如今的翁井村,产业兴、生态美,“翁井红利”福泽村民,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此地徐徐展开。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翁井红利’是对基层乡村治理、新时代农村新型分配模式的有益探索。”观山湖区委书记罗杨表示,乡村振兴的核心是解决老百姓共同富裕的问题,翁井村按照自己的优势特点,因村制宜,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分配机制。

“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征程中,来源于基层治理中的这一实践经验,蕴含了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朴素认知,是对农村如何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的有效主张。下一步,观山湖区将继续强化党建引领,做强村集体经济根本,引导‘翁井红利’的深入推进,做好示范作用。”罗杨补充说到。

乡村振兴开新局

近年来,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民增收,促进城乡均衡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的厚望重托。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贵阳贵安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聚焦“强省会”行动,以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围绕“六抓”“五治”工作重点,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农村社会事业长足进步。

数据显示,2021年,贵阳贵安完成农业总产值328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193.44亿元,同比增长7.8%,全省排位第三,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565元,增长10.1%,超目标1.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3:1。

如今,贵阳贵安的乡村呈现出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农民生活持续提升、农村面貌持续改善的崭新格局,作为省会城市和国家级新区,贵阳贵安正朝着“奋力当好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排头兵”的目标加速奔跑。(杨军 赵妍迪)

原文见3月8日中国日报16、17跨版 英文链接:https://epaper.chinadaily.com.cn/a/202203/08/WS6226a05aa3109375516ea5d3.html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