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不“污” 绿水长流——总书记挂心的乌江为什么这么美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考察调研并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2018年,乌江贵州段水质总体评价为“优”,Ⅰ-Ⅲ类水质断面占比96.5%;2019年上半年,乌江贵州段Ⅰ-Ⅲ类水质断面优良率为98.2%,流域范围内县城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乌江不“污” 绿水长流——总书记挂心的乌江为什么这么美

来源: 科技日报
2021-02-05 17:2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科技日报记者 何星辉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考察调研并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3日下午,他来到毕节市黔西县,实地察看乌江六冲河段生态环境,走进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看望乡亲们。

乌江,是贵州良好生态的真实写照。贵州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抱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信念,让乌江实现了水清景美的目标。

一江绿水与一方百姓

“以前,我们家住在一个叫‘麻窝’的寨子里,不通水电不通公路……”对于黔西县新仁乡化屋村村民王光元来说,现在的生活可以用一个“甜”字来形容。

  黔西县新仁乡化屋村新颜。黔西县委宣传部供图

2016年,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王光元和其他41户村民一道,搬离了生活几十年的穷山窝,住进了位于乌江源百里画廊景区的安置小区里。现在,王光元不但搞起乌鸡养殖,还搭上旅游发展快车,开起了农家乐。一年下来,王光元全家的收入在10万元左右,日子越过越红火。“从没想过日子还能像今天这样过。”

地处百里乌江画廊景区的化屋村,坐落在险峭群山之间,九成以上村民为苗族群众。历史上,这里的贫困发生率曾一度高达63.6%,是一个“交通靠走、通讯靠吼”的深度贫困村。

如今的变化翻天覆地。秀美怡人的山水风景、错落有致的黔北民居、撩人味蕾的特色农家饭……近年来,化屋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在化屋村党支部书记张玉芝看来,正是凭借乌江流域的良好生态,化屋村才得以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为了呵护这一江绿水,化屋村拆网箱、控排污,全面保护河道生态环境,牢牢守住了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

2017年,化屋村顺利摘掉了深度贫困村帽子。2019年底,化屋村贫困人口正式清零。

“以渣定产”为乌江治理“排雷”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的六冲河段,是乌江一级支流,其水清景美的现状,正是贵州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缩影。事实上,作为贵州第一大河,由于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乌江曾因部分流域治污形势严峻,一度拉响生态“警报”,被老百姓戏称为“污江”。

  黔西县新仁乡化屋村旧貌。黔西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主任黄成德的印象中,因涉磷企业高度集聚,磷化工企业排污曾是乌江贵州段主要污染源,部分受污染流域因此成了“牛奶河”。特别是成堆露天堆放的磷石膏,为乌江的水环境污染埋下隐患。

作为全国磷矿主产区之一的贵州,在全国率先实施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计划。即以今年产生的磷石膏量,决定明年的磷肥生产量,将磷石膏产生企业消纳磷石膏情况与磷酸等产品生产挂钩,倒逼企业加快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

“以渣定产”,这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首创。贵州磷化企业不仅在全国率先解决了安全环保无害化堆存问题,还通过破解磷石膏综合利用这一世界性难题,让磷石膏摇身变为绿色建材,变废为宝。

“2020年,息烽县磷石膏产生量261.29万吨,利用量296.59万吨,处置利用率113.5%。”息烽县工信局局长彭顺说。近年来,息烽县坚持大党建促大生态,全力推动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磷石膏新型建材与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

贵州磷化集团安全环保部部长何廷云透露,作为贵州省最大的磷化工企业,贵州磷化集团磷石膏利用率持续上升,从2017年仅39%提升至2019年的61%。2020年,即使受疫情影响,全年磷石膏利用率也达到104.4%,圆满完成“以渣定产”任务目标。

让网箱养鱼彻底告别乌江

在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龙坪镇兴隆村,绿色集装箱连成一串,工人正在向箱子里投喂鱼饲料。

2019年,播州区龙坪镇引进了这家淡水鱼养殖企业,采用标准定制集装箱式养鱼,走出了一条陆基集装箱绿色生态循环水养殖的新模式。

播州区三合镇人大主席李正林说,乌江库区渔民上岸转产以后,当地根据他们的需求,在种植、养殖和运输等方面给他们帮助,让他们能转得出、能致富。“下一步,我们将紧紧抓住乌江库区十年禁捕、退捕工作,发动库区群众共同维护好乌江库区的生态环境。”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是乌江流域沿线居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因水面开阔、水质优良,乌江部分流域曾吸引了大量沿江村民网箱养鱼。密密麻麻的网箱,让乌江流域大煞风景。更由于村民过度投放鱼饲料及残饵残药量多等原因,给乌江水质造成了一定污染,在部分流域,水体发黑发臭的现象随处可见。

  今日乌江。黔西县委宣传部供图

为此,贵州重拳整治,在2018年全面取缔网箱养鱼,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等措施,推进乌江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把乌江流域污染治理作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大任务,真正把乌江流域打造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示范区域。

经过多年的努力,乌江流域治理成效明显。2018年,乌江贵州段水质总体评价为“优”,Ⅰ-Ⅲ类水质断面占比96.5%;2019年上半年,乌江贵州段Ⅰ-Ⅲ类水质断面优良率为98.2%,流域范围内县城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何星辉)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