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国家高新区企业斩获两项BIM大奖的背后

贵阳国家高新区企业斩获两项BIM大奖的背后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12-13 14: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贵阳国家高新区企业中国电建集团贵阳院申报的“BIM技术在国际项目RUFIJI水电站的运用”项目在南京河海大学举办的首届水利工程BIM应用高峰论坛上荣获规划设计类金奖;同时在贵州省首届BIM大赛上获一等奖。

11月19日,记者走进贵阳高新区企业中国电建集团贵阳院(简称贵阳院),探寻BIM技术是如何助力贵阳院项目优质履约,并建成“智慧贵阳院”管理信息化体系的。

为甲方提供一份直观易懂的汇报方案、为不熟练工人提供一份“视频”说明书、实现多人多专业异地同时办公、助力国际交流更加顺畅、实施远程监督、精准采购节约成本……这些都是工程设计建造管理中BIM技术发挥的独特作用。

“运用BIM技术,可将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整合,通过可视化、参数化的三维技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贵阳院信息中心副主任黄洁说。

此次用来申报奖项的RUFIJI水电站项目,是非洲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最大的水电站,项目需要交通、建筑、大坝、水文、气象、消防、机电20多个专业共同协作。在黄洁看来,水电站建设的综合性、复杂度恰恰体现了BIM技术的价值。

“作为紧跟国家‘一带一路’走出去的重点项目,我们希望为对方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树立中国电建品牌及贵州企业的良好形象。”贵阳院水电水利工程设计院大型项目副设总孙正华说,通过系统运用BIM技术,能够实现多专业同步协调设计,提升设计效率和成果输出质量,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内,贵阳院按合同要求完成了基本设计阶段工作。同时,BIM技术建造的模型,解决了国际项目中语言交流上听不懂、听不清、理解不了的痛点,使工程师之间能够使用简单词汇进行交流,避免了理解偏差。

“我们把BIM技术真正应用到生产中去了。”黄洁补充道,与其他企业只将BIM技术聚焦在民建类项目上不同,贵阳院则将其全覆盖在自身全球清洁能源、水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三大业务板块中。在南美的赫利俄斯风电群,BIM技术帮助当地并未做过风电项目的工人学会复杂精密的钢筋绑扎;在贵州省高坡云顶风电项目中,BIM技术帮助论证长达70米的风机叶片运输问题,大大降低项目成本;在马岭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BIM技术充分与GIS、VR、物联网等技术结合,实现施工期的智慧施工……

“基于BIM技术,我们的业务范围得到延伸和拓宽,全方面覆盖设计、施工、运维。”黄洁说,下一步,贵阳院将继续面向水利、建筑、交通、能源等工程提供全生命周期的BIM技术服务,打造以设计为龙头、纵向覆盖工程建设全过程、横向跨越相关行业领域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建设全产业价值链服务平台。

(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