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智慧教育论坛在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成功举办

8月6日下午2点,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联合主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协办,贵州大学与贵州大学明德学院联合承办,泰豪产城集团支持的人工智能与智慧教育论坛在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图书馆报告厅举行。

人工智能与智慧教育论坛在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成功举办

2019-08-07 10: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8月6日下午2点,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联合主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协办,贵州大学与贵州大学明德学院联合承办,泰豪产城集团支持的人工智能与智慧教育论坛在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图书馆报告厅举行。

该论坛属第十七届中国机器学习会议分论坛,该系列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现已成为国内机器学习界最主要的学术活动。阿里云贵州西南大区教育传媒业务负责人孙飞、腾讯教育解决方案总架构师姚士佳、科大讯飞西南区副总经理杨洋、信通达智能科技产品负责人余斐、贵州大学贵州省大数据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魏琴、泰豪产城集团总裁,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执行董事邱军、泰豪产城集团副总裁黄伟等专家特邀出席本次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机器学习选手、教练员和评审专家等数百人参与本次论坛,贵州大学明德学院院长王颖华主持活动。

泰豪产城集团总裁,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执行董事邱军在致辞中表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集成技术,是学科交叉和技术集成的经典体现,它的应用也将社会从信息时代过渡到智能时代。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各行各业将紧密的与人工智能结合,甚至某些职业将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但有一样是无可取代那就是教育。他强调,目前我们的教育还停留在基础性和普及性教育阶段,而未来的智慧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一定要具备行业前瞻性和满足个性化需求。他提出,现在院校应从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方式、教育的考评几个方面多进行探索尝试。

孙飞作“阿里云产教融合新范式,校企聚力新实践”专题报告,提出通过以强化专业发展的第一课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专业实验室、实战训练营和教师研习室来打造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培养新时代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高等院校提供了立体化的人才培养的新范本。

姚世佳作“腾讯校企合作,践行产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专题报告,详细为大家分析解读了腾讯校企合作模式。报告中指出,腾讯将内部优势技术、产品和项目,通过教学资源转化,与高校资源共享、协同育人,并通过校企合作搭建了人才培养的生态体系,践行产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这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战体系,提高了人才的产出,助力了互联网产业人才的培养。

杨洋作“科大讯飞AI+行业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专题报道,他提出,科大讯飞在从事AI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始终注重课程的全面升级。人工智能企业工程师培养的教学课程安排,对应用型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进行系统设计、总结完善,构建并实践了逐层递进、技术逻辑脉络清晰的能力培养主线,使得实践教学有效落地。这对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布局,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培养人工智能+X复合型产业人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余斐作“信通达科技引进教育新未来”专题报告,为大家贡献了一场有关智慧校园与智慧教育的知识盛宴,为大家在人工智能时代探索智慧教育发展、智慧校园如何赋能教育行业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圆桌论坛环节,孙飞、姚士佳、杨洋、黄伟、王颖华就智慧教育带来的教育改革及产业变革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就如何基于数据分析制定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利用现代技术实现动态管理等问题各抒己见,专家们发言观点鲜明犀利,让现场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活动中还进行了专家受聘仪式,特聘请专家嘉宾孙飞、姚士佳、杨洋、黄伟为明德学院客座教授及双创导师。

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能够满足教育大数据分析预测的需求。本次活动基于“为何分析、分析什么、以何分析、何以应用”一系列问题,通过对人工智能的作用对象、作用过程、具体方法和利益相关者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人工智能和智慧教育的适切性,为更好的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加强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等学科建设,搭建学院专业教师与人工智能技术领军人物的交流平台,提升学院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扩大学院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文字丨党群工作部 郑佳立

图片丨党群工作部

编辑丨郑佳立

编审丨佟春雨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