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侯永海的万山情结

抗战老兵侯永海的万山情结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7-31 20:1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侯永海老人(左二)在万山与同事的合照

95岁高龄的抗战老兵侯永海,在与病魔艰难抗争的5800多个日夜里,时刻惦记着资源枯竭型城市——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的兴与衰。他说,这座城市是一棵大树的根,自己是一片叶,根叶情深。

1943年,19岁的侯永海离开老家河北冀县,成为晋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的一名战士。他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曾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1963年,南征北战20年的侯永海,转业来到万山,在原贵州汞矿武装部、万山特区公安局、万山特区体委一干就是25年。这25年里,他目睹这片土地如何用矿产资源,陪伴祖国度过难关,见证这片土地在资源枯竭中,怎样自强不息,他为自己能在这片光荣的土地上奋斗感到自豪。

再挺拔的青松也有枯老的时候。2003年,79岁的侯永海因病住进了铜仁市的一家医院,从此很少涉足医院外面的世界。老人总会回忆起在万山艰苦奋斗的时候,每当从电视和报纸上看到万山的发展变化,老人就情不自禁地哼起《团结就是力量》,还时常给护理人员讲述万山为国分忧的故事。

出发前医护人员正在给侯永海老人检查

正是了解到万山的发展快了、变化大了,侯永海便有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回老万山看一看。然而,出于安全考虑,老人未能成行,一拖就是10多年。侯永海女儿的侯玉英说,“‘为什么我能见证汞矿发展的过程,我不能见证汞矿转型的过程呢,我也想见证’,这是我爸说的原话。”

今年7月25日,院方深思熟虑后作出决定,为了不让老人带着遗憾度过晚年,派人护送老人回他工作过的老万山走一走看一看。消息传来,95岁高龄的侯永海兴奋得整宿睡不着觉,想着,矿部的办公楼还在吗?解放街还是原来的样子吗?那些老朋友都还好吗?侯永海说:“我希望去看,我心里很高兴,可能再过一阵就去不成了,现在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所以只有早上去,晚上我进院以后就安安生生的休息吧,到死吧。”

7月30日,侯永海回到老万山。这一天他等了10多年。老人心里十分激动,一大早就换上了一套新衣裳,郑重地挂上了两枚金光闪闪的抗战纪念章,在医务人员的陪护下,精神抖擞地上了车。沿途中,看到有些不太认识的城市和道路,向工作人员问这问那。到了过去的贵州汞矿、现在的朱砂古镇,老人更是兴奋不已。“我办公室在楼下。就在那一栋是吧?嗯嗯,楼下。再下边一点是招待所,招待所在下面的嘛。”

万山区人民武装部的代表向侯永海老人献花

看着眼前既熟悉又陌生的朱砂古镇旅游景区,侯永海老人难掩激动,迫不及待地给大家当起了那个年代的“导游”:“汞矿办公室,原来汞矿的整个办公室就在这个路。整个汞矿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在这里住,这些房子原来都不是这样的房子,住的都不是这样的房子,原来的房子都是猪皮,猪皮用泥巴糊起来的房子。”

侯永海老人十分高兴

侯永海老人告诉记者,“开始我们在万山工作的时候希望万山能发展起来,但是万山汞矿已经绝产了,已经成了贫区以后,就感觉到没有希望了,整个万山没希望,现在万山发展起来了是我们希望的。”

阔别故土三十载,心驰神往三十春。从1988年退休至今,侯永海老人已有30年没踏上过万山这片土地了。虽然坐着轮椅、顶着烈日走了两个多小时,但仍意犹未尽。眼看着天气越来越热,考虑到侯永海老人的身体,医务人将老人劝上了返程的汽车。侯永海说道:“原来没有想过发展得这么快,也没有想过发展得那么好。以前的生活有以前生活的快乐,现在的生活更快乐,这是我们的向往,以前的生活就是为这个向往而努力工作的。”(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