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尾俄村: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实在大,通组公路到各家各户,家家搞产业,生活提高了档次......”6月,走进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沙坪镇尾俄村,说及村里变化的话题,村民们都乐呵呵的有说不完的话。

黔西南尾俄村: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6-14 11:3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实在大,通组公路到各家各户,家家搞产业,生活提高了档次......”6月,走进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沙坪镇尾俄村,说及村里变化的话题,村民们都乐呵呵的有说不完的话。

群山环抱的尾俄村,满眼翠绿,成片的油茶、板栗、砂仁等产业,让这个村生机勃勃。

“以前吃肉等过年,现在顿顿有肉吃,这都是搞产业带来的好处呐。”今年67岁的王榜立老人,说话最实在。

“人少地多,地不肥,村里很多年轻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乡里只剩下老人和留守儿童。”今年37岁的罗林是尾俄村的村主任,他介绍,尾俄村是一个布依族聚居的省扶贫开发重点一类贫困村,总人口279户1316人,2014年以来,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37户1123人。

如何利用现有的优势资源鼓足村民的钱袋子,让尾俄村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是尾俄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首要任务。

“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收益。”尾俄村按照“一村一品”产业要求,以农村“三变”改革为统揽,依托龙头企业和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尾俄诚心惠民专业合作)推进“村社合一”,以“农民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实现贫困户的产销利益链接。

发展有了思路,工作就有了动力。尾俄村所有党员干部积极进村入户,精确掌握贫困户家庭情况及致贫原因,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解决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使其尽快脱贫致富。

尾俄村因地制宜,不断发展种植油茶、板栗、砂仁等产业,据统计,尾俄村已发展种植油茶900亩,砂仁1200亩,板栗1100亩,蜂糖李2129亩,已覆盖所有贫困户。同时,还通过养殖配套,发展种养结合产业,多渠道解决全村贫困户脱贫。

“全村233户贫困户已全部加入合作社,以分红和就业的方式,让贫困户脱贫。”罗林说。

尾俄村前沿指挥所指挥长姚必高说,针对老、弱、病、残疾等丧失劳动力或没有劳动力对象,尾俄村采取入股分红方式进行帮扶投入资金14.8万元,按照户均4000元标准入股万牛集团,每年按照7%比例进行分红,计划带动37户贫困户163人脱贫;总投资挖机项目60万元(其中:中金集团帮扶资金45万元,农户入股共3户15万元,每户入股5万元),按照每股1万元化标准量到37户贫困农户,剩余8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入股收益。

用尾俄村村民的话说,尾俄村的变化,得益于党的好政策,更得感谢党的好干部。

“脱贫攻坚没有局外人,乡亲们的幸福指数就是我们努力工作的目标。”找准致贫“病因”,拟定脱贫“药方”。余广进是黔西南州生态环境局贞丰分局监测站站长,同时也是尾俄村第一书记,到尾俄村后,时常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情民意,想点子、找路子。

据介绍,黔西南州生态环境局贞丰分局帮扶尾俄村以来,共协调联系帮扶村帮扶资金3万元;为尾俄村12户贫困户争取到民政救助金21000元;为8户贫困户协调“特惠贷”38万元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今年39岁的陆正超在村两委的引导下,发展产业在2016年脱贫了。“要不是村里鼓励我种植李子,特别是我们县里来的干部,时常和我讲政策、说发展,不然,哪有我现在的生活嘛。”

“我家种有李子20多亩。”

“我家种有砂仁15亩。”

......截止2018年底,尾俄村已实现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收益,已有168户830人脱贫。

尾俄村的变化,生动地诠释了实施乡村振兴后的山乡巨变。(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