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刺梨三千亩 收获致富新希望——花溪区高坡乡打造“一乡一品”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见闻

经过前期春耕的忙碌,如今,花溪区高坡乡五寨村、克里村、杉坪村、摆龙村、龙云村已完成3000亩刺梨的栽种。“目前,我们是让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与龙里县绿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先由公司负责种植和管护,保证苗木的成活率达95%以上,然后移交给村合作社。

种下刺梨三千亩 收获致富新希望——花溪区高坡乡打造“一乡一品”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见闻

来源: 贵阳网
2019-05-08 17: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图为高坡乡五寨村村民在刺梨基地劳作。

经过前期春耕的忙碌,如今,花溪区高坡乡五寨村、克里村、杉坪村、摆龙村、龙云村已完成3000亩刺梨的栽种。

“今年,我家丢荒了好几年的5亩地全都种上了刺梨,三年以后就能产生经济效益了。”五寨村村民王永志说,现在他除了在村里经营修车铺外,有空还能到自家地里打工,每天有80块钱。

在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指引下,花溪区高坡乡今年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探索实施了以“政府、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结合为核心的管理模式,采用“合作社+农户+社会经营主体”的方式,并结合当地群众的实际需求,积极打造“一乡一品”农旅结合的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在开展经济作物种植、畜禽养殖、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实用技术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平台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市场主体+基地+贫困户”等生产经营方式,带动五寨村、掌己村、杉坪村、摆龙村村民参与刺梨种植和特色林木种植。

“我们村的刺梨是从去年11月开始栽苗的,4月份已全部种完,目前已进入管护期。这次,村里有200多户村民参与种植。”五寨村村主任王平说,五寨村海拔1300米,受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所限,村里大多数劳动力都选择外出打工,所以大部分土地丢荒。直到去年,村里成立合作社,开始发展刺梨种植,才把闲置已久的土地利用起来。第三年挂果后,按村民60%、合作社40%的比例进行分红。

“目前,我们是让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与龙里县绿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先由公司负责种植和管护,保证苗木的成活率达95%以上,然后移交给村合作社。”高坡乡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王远华说,这次经过花溪区农业部门牵线搭桥,高坡乡与贵州裕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达成前期代种代管协议,即第一年刺梨树做好间作、除草、防病灭虫等工作,第二年进行整形修剪,随之继续做好根外追肥、施基肥、拉枝等田间管理,到第三年见果后再交由各村自行管理。

高坡乡地势高、气温低、缺水、土质偏碱性,不适合发展果树、蔬菜等,前几年曾试种过李子、桃子、银杏等,但效果都不理想,再加上销售环节不畅等因素,制约了产业发展。

“为选择合适的农业产业,我们先后到安顺、龙里等地考察,又请专家结合高坡的土质、气候等特点,专门培植并选定了‘贵农五号’科技刺梨作为主打品种进行试种。”王远华说。

为让参与刺梨种植的农户吃下“定心丸”,自高坡乡刺梨种植项目启动以来,花溪区农业农村局充分发挥农业指导员的作用,通过整合乡农技人员、驻村帮扶干部、农村致富能人等人才资源,实现农业技术指导低收入户“一对一”结对、非低收入户“一对多”结对,强化培训和技术指导。

“从目前种植的情况来看,苗木成活率达99%,预计亩产值在5000元左右。”王远华说,下一步,高坡乡政府将和相关企业深度合作,不断壮大刺梨产业,带动群众致富。(记者 詹燕 文/图)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