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谱上贵州华章

一场深刻的农村产业革命如今正在改变中国贵州省数百万贫困人口的生活。

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谱上贵州华章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3-07 11:3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贵州省的农村妇女在工厂分拣党参

一场深刻的农村产业革命如今正在改变中国贵州省数百万贫困人口的生活。

贵州省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州独山县影山镇紫林山村的龙佳义是农村产业革命的亲历者与受惠者。龙佳义今年33岁,是贵州省独山县影山镇紫林山村人,紫林山村坐落在大山深处,是国家一类贫困村。

龙佳义表示:“以前村里没有什么好的产业项目,当时的村民基本都种玉米、水稻,但因为紫林山村在山上,土地少、贫瘠,再加上山高路远,交通不便运输,所以种粮食得到的毛利润很少。以前我家种植水稻,一年亩产900斤左右,4亩地一年的净利润也就3000元左右。村里许多人穷怕了,就外出打工。”

“现在在村委会的号召,和国家林草局的技术支持下,我们把玉米地、水田地改种海花草。我家现在加上承包别人的土地,种了11亩海花草,每亩每年有6000左右的产值,年产值有6万左右,加上我做护林员和其他的收入,每年家里的年收入有8、9万。”

龙佳义所说的海花草即水苔,是一种天然的苔藓,质地 柔软吸水强,有很好的保水、保肥、透气功能。晾干的海花草,可以放置在盆栽中,代替土壤培育植物,经济价值较高。

独山县影山镇紫林山村村民晾晒海花草

国家林草局副调研员、挂任紫林山村第一书记的曲佳表示,“紫林山村处于山中台地,常年凉爽湿润,是种植海花草的理想地。村民在田边种海花草,把苗撒下去不用犁地施肥,自己就长得很好。只需要除草保持水源,农民平时还可以在镇里打打零工。”

曲佳认为海花草产业值得更深层次地推广发展。因此他联系了林业专家,组织农民学习科学的海花草种植技术,并向林业科学研究院申请经费,用于紫林山村水苔晾晒、压缩等加工等关键工艺与设备研究开发,以增加产品附加值。

紫林山村村民展示晾晒好的海花草

在村民与当地村委会及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019年初,紫林山村种植了4000亩海花草,同比增长12.5%,总产值1200万元,同比增长12.5%。村中百分之八十,近500户家庭加入了海花草的种植项目,每个家庭通过出售海花草平均每年能赚2万多元。2018年紫林山村脱贫78户307人,贫困发生率为7.65%。

事实上,多年来,贵州省通过农村产业革命、易地扶贫搬迁、交通建设、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援助和补贴,为广大贫困人口脱贫作出了不懈努力。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表示,“贵州的脱贫攻坚实践,就是在以实际行动书写人类减贫史中国奇迹的贵州篇章,就是在为人类减贫事业提供贵州案例。”

数据显示,贵州省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23万大幅减少到2017年的280万,是同期全国减少最多的。截至2018年初,贵州贫困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86%,每100人中只有7.7人处于贫困状态。

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全国人大代表、省委副秘书长、省扶贫办主任李建表示,“贵州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标准就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

孙志刚多次重申农村产业革命的重要性,将在改变农村产业结构方面取得突破,最终帮助农民摆脱贫困。因此政府需要帮助农民选择合适的产业——用蔬菜、茶叶、家禽、蘑菇、草药等经济作物替代传统的玉米和水稻,帮助农民掌握种植技术、管理模式和营销技巧。

被誉为“蔬菜专家”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外事处处长、研究员孟平红对此有许多心得体会。他说,贵州坡地多平地少,但却有着立体气候和生态优势,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耕作制度,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效益,才能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据了解,2018年,贵州全省调减玉米785.19万亩,是2017年调减面积的20多倍。腾出来的面积,种上了蔬果药茶菌等高效替代作物,种植面积达666.67万亩。2018年,贵州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6.8%,创近六年来同期最高增速,比全国高3.2个百分点,贫困发生率从26.8%减少到了2018年末的到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716元。

贵州脱贫的另一项行动,是易地扶贫搬迁,将不适宜居住地区的贫困人口,特别是50户以下、50%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村庄的贫困人口,重新安置到政府建设的新住宅区。政府精心设计新居住区,保留了以前村落的文化特色,并在周边发展新的经济,让居民有工作机会。

2015年12月2日,贵州率先在全国打响易地扶贫搬迁“当头炮”!规划搬迁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三分之一、占全国搬迁贫困人口六分之一,搬迁规模和人数均为全国之最。截至今年2月,全省188万搬迁对象已累计搬迁入住132万人,剩余56万人今年上半年将全部搬迁入住。

全国政协委员、黔东南州副州长胡国珍说,易地扶贫搬迁是破解脱贫攻坚难题的重大举措,然而,任务重、时间紧、难点多,如何妥善解决好贫困群众后续生产生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保障搬迁群众的生计需要发展产业,需要考虑长效机制。”

今年2月23日,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贵州召开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推进会,决定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从解决好“怎么搬”向“搬后怎么办”转变,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转变,扎实抓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基层党建体系等“五个体系”建设,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夺取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全面胜利。

孙志刚表示,2019年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他指出,今年将把更多的资源分配到最严重的贫困村,以实现这一目标。2月1日,他还通过在当地媒体现场录制的音频向全球网友庄严承诺:“贵州延续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贵州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获得国内外人士的赞赏。前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先生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演讲时,对贵州发展农村电商、促进产销对接的模式给予高度评价,表示“贵州的案例有着巨大的启发性,我从未在其他地方见过。贵州的发展经验对世界有启发。”

英文链接:

http://www.eguizhou.gov.cn/2019-03/07/content_37445084.htm

(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