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乡随俗,扶贫从沟通开始

当中国日报请曲佳总结一下自己当扶贫干部的体验时,曲佳说道:“很艰难,却也很值得。”

入乡随俗,扶贫从沟通开始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1-11 13:3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版面截图

当中国日报请曲佳总结一下自己当扶贫干部的体验时,曲佳说道:“很艰难,却也很值得。”

曲佳现为国家林草局规划财务司副调研员,2017年8月至今,挂任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紫林山村第一书记。在过去的17个月里,曲佳承担不少压力的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扶贫成绩。通过定期走访贫困户,融入他们的生活,曲佳与当地村民建立了良好、有效沟通,为扶贫工作打下了基础。

2017年8月,曲佳被任命为紫林山村第一书记,他也是2017年底被派往全国农村,领导扶贫工作的近20万的官员之一。

35岁的曲佳在扶贫工作中,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语言障碍。由于曲佳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听不懂当地方言,尤其是独山县的水族老人,只说少数民族语言,这就使得交流变得困难。“走访村民,尤其是拜访老人家时,我都得带一个当地人,帮忙进行沟通翻译。现在我能听懂一些方言了,但水族话还是听不懂。”

曲佳表示:“我工作的第一步是走访贫困家庭,了解他们的经济状况。这通常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因为这个村庄占地4360公顷,房屋分散,道路崎岖险峻,每天只能走3、5户。现在只能说,所有的村寨都走到了,所有在家的、能联系到的农户都走到了;所有贫困户都走到了,此外每2、3个月还要对贫困户进行定期走访。 ”

但仅仅一次简短的交谈不足以帮助他完全了解这些家庭。曲佳说,“如果赶上村里的红事白事,有条件还是要尽量参加,这是更好打开群众工作的一把钥匙。这种场合的深入沟通,会比走访更有效。”

然而,脱贫遇到的最大的问题还是说服村民改变他们的思想意识,比如说异地移民拆迁,村民不愿意搬到县里的安全住房。他说:“他们不想搬家,即便他们住的老旧木质结构的房子成为危房了,依旧不愿搬。在老宅,村民有三块地,可以生产。但去了城里后,年龄较大的如果在县城里没有就业岗位,就无法生存。出去后生活成本的增高,工作需要重新找,收入保障的担忧,再加上老人对土地的不舍和留恋,做工作的时候就比较困难。”

对于一些思想比较保守的村民,曲佳选择一户一户做思想工作,曲佳说:“对他们的问题需要细化再逐一解决,能争取到的福利政策要争取。有时候一户可能要跑十多次。”到目前为止,他走访过的家庭中,已有85户人家签约搬迁,其中67户得到重新安置。

“村里也有不愿脱贫的人,一些村民思想觉悟可能还没达到,还是会习惯性的等靠要。”曲佳说,“我刚来时,一开动员会,有的村民会问,分钱么?让人很无奈。还有人认为扶贫是政府的事情,与他们无关。这种想法很可怕,这样扶贫效果怎么都不会好。”

为了改变这种思想意识,曲佳和他的团队走家串户,开群众会,说服村民加入种植海花草的项目,从项目的潜力、开发、前景等给村民详细说明。海花草又名水苔,是一种天然的苔藓,种植成本低,管理简单,再加上紫林山村常年凉爽湿润,更是种植海花草的理想之地。比村民在山地种植的传统农作物,如玉米、水稻等,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同时曲佳还针对不同群众家中的困难为他们争取相应的扶贫政策补助。一年多来,村里人的思想意识有了一些改变。而同样是2017年来到紫林山村的另一位驻派书记黎祖酉表示,80%的家庭加入了海花草的种植项目,每个家庭通过出售海花草平均每年能赚2万元。

曲佳表示,下一步计划投资海花草的加工设备,以确保加入该项目的人能获得更多收益。

曲佳说:“在脱贫斗争中,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取得成果。扶贫不是喊口号,更应该勇于承担责任,勇于面对挑战。”

在与村民充分沟通的情况下,曲佳的扶贫工作逐步开展。一年多的时间内,曲佳为困难群众筹资捐赠5万余元,启动的“林荫助学帮扶计划”已筹集10万余元,资助了22名大学生、7名孤儿和家境贫困学生。筹资50万元修建了村饮用水提升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47盏。筹资30万元用于水苔(海花草)加工关键工艺与设备研究开发。筹资30万元并聘请亚林所团队技术支持甜柿、白芨和铁皮石斛仿野生科学种植项目,试种成功为下一步推广奠定了基础。筹资25万元用于提升村集体经济启动资金,与邮储银行沟通成功申请“信用村”资格,为村民创业打开资金绿色通道。累计为村民创造各类就业岗位累计超过3000个工/日,增收27余万元,返村创业村民近20人。

2018年10月30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召开中央和国家机关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优秀个人表彰大会暨首场先进事迹报告会中,曲佳荣获优秀个人表彰。

(原文见中国日报1月10日7版 英文链接http://www.eguizhou.gov.cn/2019-01/10/content_37425112.htm)

(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