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仁怀:发现美酒之旅

最近,我和中国日报新媒体中心的同事们走进美酒之乡茅台镇,学会品鉴茅台酒的同时还客串了一把茅台生产线上的包装工人。

贵州仁怀:发现美酒之旅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1-02 17: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版面截图

最近,我和中国日报新媒体中心的同事们走进美酒之乡茅台镇,学会品鉴茅台酒的同时还客串了一把茅台生产线上的包装工人。

孕育了茅台酒的赤水河,是长江上游重要支流,又被称作“美酒河”。它流经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因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而闻名。

赤水河未经开发,沿岸少有工厂,工业的缺乏导致了该区域长期以来处于欠发达状态,但独特优良的水质酝酿了茅台酒独特的口感。

漫步在茅台镇,能在空气中闻到酿酒散发出的香味,身上每一个毛孔都沾染着酒香。

良好的生态和秀丽的风景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到茅台镇旅游。

你可以看到孩子们在赤水河岸边的巨型酒坛雕塑旁嬉戏,老人骑着熊猫造型的电动车来回溜达,沿途留下一阵轻快的音乐。

岸边整齐地排列着传统风格的木质建筑,屋顶覆盖着黑色的瓦片,呈弧形的屋檐像利爪一样向上弯曲。

茅台有着800多年的历史,曾见证中国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被誉为中国的国酒。

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与周恩来总理共同举杯畅饮的就是茅台酒。茅台酒也成为国宴和其他重要节日的最佳选择。

随着出口额的增加,茅台酒越来越国际化,甚至还成为了调制鸡尾酒的基酒。

我在当地茅台博物馆的酒吧休息室里品尝了一些茅台鸡尾酒。博物馆里陈列着用茅台酒调制曼哈顿、马丁尼和莫吉托鸡尾酒的配方,其中一些还在国际比赛中获过奖。

博物馆大厅的双层玻璃橱窗里陈列着数百个酒瓶,展示了多年来不同品类的茅台酒。有些酒瓶的形状像灯塔一样,还有一些酒瓶上印制着少数民族风情的花纹。

在茅台酒厂里,一位专家教我如何鉴别茅台酒的好坏,这一过程和品葡萄酒有些类似。首先,你得闻一下香味,然后看看酒的颜色。年份越长的茅台酒,颜色会越深。接下来,轻晃酒杯,看着酒沿杯壁流下。最后尝一口,能品出水果味、烘培味和曲香。

接着,我走进茅台酒厂的包装车间内,这里每天最多能包装150吨的白酒。我穿上工作服,和工人们一起加入了包装流水线。我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不是折错包装盒就是忘了先把酒瓶装进盒子里,连指导我的工人都被我的笨手笨脚给逗笑了。

在成功包装好一瓶茅台酒后,我就此收手。而车间里的工人平均每两分钟就能包好一瓶,速度堪比机器。目前茅台酒厂已在包装车间下线摆酒环节启用机械手臂,希望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

该酒厂还利用大数据打造防伪溯源系统。用手机扫描瓶盖上的二维码,即可达到产品溯源、真假验证的效果。

后来我们还参观了茅台酒窖藏室。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密闭无窗房间里摆放着300多个陶制大酒罐,酒香之浓郁,我同事的眼泪都被熏出来了。

相比于十年前,从茅台镇到遵义市的车程从8小时缩短到1小时,交通条件的改善加速了茅台酒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人们对高档白酒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仁怀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主任丁俊杰告诉我,2011年,仁怀市建立了第一部保护赤水河的地方法规。

“目前全市20个乡镇建了22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在贵州率先试行了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全覆盖。全市还建成了9座白酒企业的连片治理厂。”他补充道。

丁俊杰说,赤水河沿岸有200多家酒厂,取的都是赤水河的河水。“仁怀经济靠酒,酒的发展靠水。所以保护好我们的赤水河,就是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最好的保护。”

作者:Erik Nilsson(艾瑞克),中国日报社外籍记者,“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原文见中国日报12月29日20版 英文链接:https://europe.chinadaily.com.cn/a/201812/29/WS5c26ec31a310d91214051b51.html

(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