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出创新生命力 “合”出发展新动能

作者:樊成琼 来源:贵阳日报
2018-12-07 16:11:01

12月5日,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端主机汽车用二极管智能生产示范线高效运转着,高度智能化的设备不间断地进行灌封、自动测试、激光打标等工序。

通过建立智能生产线,雅光电子生产单班人数由原来的40人减少到13人,生产10万支整流二极管的时间从过去的24小时减少到8小时,产能提升了58%,优品率提升了33%,不仅节约了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而且产品质量明显提升。

在贵阳,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像雅光电子一样,通过拥抱大数据、融合大数据,迸发出新的发展活力,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今年,贵州兴达兴高性能混凝土智能工厂、贵州航天电器精密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等4个项目还成功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名单。

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数化万物,智在融合。近年来,贵阳市紧紧围绕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和“中国数谷”建设,以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以“千企改造”工程和“千企融合”行动为抓手,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在实体经济中的创新融合,持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实体经济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有力推动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贵阳紧扣中国制造2025明确的关键领域和重点方向,按照“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的发展要求,搭建了“一企一策”线上服务系统和链接大数据+工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工业云平台,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指导和支撑。

通过建立大数据运营中心,“老干妈”公司对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和营销、质量检测和监管等进行精准分析、精细管理,稳定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标准,目前已有20个品种的产品销往国外,涵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的72个国家和地区;贵阳海信通过对11条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工厂人员由1000人压缩到500人,节省人工成本近5000万元,产品的稳定性、准确率和成品率也稳步提升……通过“大数据+工业”融合发展,贵阳按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快进键”。2017年,全市有10家企业成为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37家企业入选全省“大数据+工业”深度融合试点示范企业。

助推乡村振兴为农业赋能

利用“互联网+”打造农产品追溯体系,实现生产数据分析、产地准出管理、检测数据自动上传等功能;构建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助推农货进城、网货下乡、电商扶贫……大数据不仅促进贵阳工业升级,也为贵阳农业赋能,助推乡村振兴步入“快车道”。

修文猕猴桃就是一个典型例证。通过建设覆盖猕猴桃种植面积6万余亩、种植企业和合作社313户的修文县农业大数据物联网平台,对产销过程的实时数据进行采集、监测和分析,实现了全过程记录、全流程管控,使每一个猕猴桃都可追踪溯源、质量都有保障,让消费者吃得安全、放心,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有力带动了猕猴桃产业的发展。

促进旅游、商贸等融合升级

大数据,不仅是“数谷贵阳”的一张靓丽名片,更是贵阳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据显示,去年,贵阳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指数达到42.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7,贵阳成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

通过大力推进“大数据+旅游业”,搭建“智慧贵阳”旅游平台等,为广大游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公共服务,2017年,贵阳在线旅游达到2195.83万人次、增长43.9%,占全省在线旅游市场份额的59.1%;

通过大力推进“大数据+电子商务”,贵阳成为阿里巴巴布局新零售业态的第一批城市之一,“盒马鲜生”贵阳单店单日销售额在全国所有门店中排第一;

通过大力推进“大数据+物流业”,满帮集团构建起中国公路物流社会公共运力池,今年1—9月完成收入超过8亿元,同比增长1358%;

通过大力推进“大数据+交通”,智慧交通成为治理城市拥堵的有效药方,《2017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贵阳市拥堵指数同比下降8.03%,交通拥堵治理效果位居全国第3位;

……

贵阳以大数据促进旅游、商贸、物流、金融、交通等行业向平台型、智慧型、共享型融合升级,全力推动大数据与服务领域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不仅打造了业态模式创新“升级版”,而且让大数据成为服务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助力。(樊成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