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   >   聚焦贵州

千针万线“秀”出美好未来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3-20 13:13:39
分享

千针万线“秀”出美好未来

贵州水族的马尾刺绣是中国的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53岁的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宋水仙把她心爱的马尾绣技艺带出大山,让更多的人欣赏到了这项少数民族技艺之美。

2006年,马尾绣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和认识了它。一年后,宋水仙成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那时起,宋水仙就决定发动广大水族农村妇女发展马尾绣。“这样不仅可以把民族技艺在更多人中传承下去,也可以给她们带来收入。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宋水仙说。

宋水仙介绍,马尾刺绣并不简单,它对纹理和针线都有很高的要求。“这绝对是我们少数民族的文化瑰宝!”她说。

与当地的许多妇女一样,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向她母亲学习马尾绣技艺。后来,她嫁到了有着“马尾绣之乡”美誉的板告村,在那里,她的刺绣技艺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我刚结婚的时候,我们村里的女人在农闲时节,不分老幼都在刺马尾绣。”宋水仙说。

对于宋水仙来说,1988年是她人生中意义重大的一年。她在这一年意识到,她深爱的马尾绣技艺正在面临着失传的危险。那时,她听说一位外国买家正以高于市场10倍价格收购马尾绣制品,宋水仙一下感到了这项传统技艺的巨大价值,就从那时起,她决定要尽其所能将马尾绣技艺保护、传承下去。

1998年,他开始召集当地精通刺绣手艺的妇女制作一些马尾绣织布和刺绣香囊等小饰品。2010年,她又在当地广泛收集各种马尾绣制品,成功建起了一所私人的马尾绣博物馆。同年,她还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尝试着将马尾绣刺在服饰和手袋上。“我可能是第一个将马尾绣刺在衣服上的人。”她不无自豪地说。

在过去,马尾绣只被刺在一些小物件上,比如婴儿肚兜或是做饭的围裙上。现今,宋水仙不仅将马尾绣拓展到人们日常的衣物上,甚至还把它秀在相框和笔记本上,马尾绣的市场价值也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在宋水仙看来,她公司的目标不仅是将马尾绣技艺发扬光大,更是希望能带动当地妇女致富。在过去的20年间,宋水仙的刺绣事业为当地大约20户农村妇女创造出了一份可观的经济收入,为她们减轻了不少家庭的经济负担。

一位和她一起工作了10余年的绣娘告诉记者,即使是在资金周转比较困难的时刻,宋水仙从来没有拖欠过她们一天的工资。而且,她对优秀员工的奖励从不吝啬。

宋水仙的家人也是她事业成功不可或缺的一环。现在,她的小儿子在她的公司负责研究如何推出新的马尾绣制品。她29岁的小儿子觉得马尾绣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大有作为,一个是走高级女装路线,另一个则是选择更接地气的平民服饰风格。他现在正在招揽热爱马尾绣并具备设计天赋的年轻人团队,让年轻人设计出符合服装市场自身年龄段口味的产品。

宋水仙29岁的儿媳是一名高中英语老师,她还将刺绣技艺带到了当地的高中课堂,免费在课余活动时间教授学生马尾绣技艺。尽管她只是在5年前才开始跟着她的婆婆学习马尾绣,但她觉得将这项民族文化技艺传承给下一代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宋水仙一直有一个目标:希望在自己60岁的时候,马尾绣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现在,这个愿望似乎已经提前完成了,而她又有了两个新的愿望:一个是希望有个更好、更大的地方来展示她将近10,000件的各式马尾绣饰品;另一个则是开办一家教授年轻人马尾绣技艺的学校。

宋水仙说,她把她所有的积蓄都花在了对马尾绣技艺的传承和保护上,但并不是为了赚取任何名利,“我只是觉得在做一件对国家和老百姓有益的事情。”她说。

英文原文链接:

http://www.chinadaily.com.cn/a/201803/16/WS5aab0db7a3106e7dcc141f5f.html

(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