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版面截图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至少提及24次农村和9次农业,还要求地方政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的发展目标。
实施意见不仅首次清晰明确了各项任务目标的时间节点,而且还细化了实现目标的举措和方法,为政府职能部门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直到本世纪中叶的指导意见。
作为贫困化程度较深的贵州省,乡村振兴战略时不我待。要想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的既定目标难度较大,至今仍然有超过280万农民每天的开支在1美元以下。要想啃下这块硬骨头,贵州需后发赶超,苦干实干,创新发展。
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这不仅关系到280万贫困人口,还关系到贵州2000万农民奔小康的根本目标。3月8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贵州省代表团团组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说,按老办法解决不了贵州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问题,必须采取超常规、革命性的手段。
孙志刚说,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正在打一场以农村公路“组组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每一场硬仗都是很不容易的,但最难的是产业扶贫。”
为保证贵州省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贵州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严格的考评体系,抓住关键少数,夯实各级干部抓落实的责任,总结提炼了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督促检查、追责问责的“五步工作法”,让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见效。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中国已经有足够的信心和经济基础来实施乡村振兴。今天的农民也有更多的机遇在城市发展,通过乡村振兴既能促进乡村发展,同时还能促进城市的繁荣。
城市发展能够为农村提供资本、管理、人才等一系列支持,很多的农民会在乡村的发展中从劳动者变成管理者。很多地方还成立合作社,农民以自己的土地入股,在合作社打工,既是股东,又是在合作社务工的工人。
为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各种鼓励措施让大学毕业生扎根基层、扎根农村,服务三农。据统计,有成千上万的大学生曾到农村工作,至今仍有超过10万的大学生仍奋斗在农村一线,为这些地区带去了知识和帮助拓宽农民视野。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不断提高,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中国日报评论员 李洋)
原文见中国日报3月12日8版
英文链接http://www.chinadaily.com.cn/a/201803/12/WS5aa5be32a3106e7dcc140ed8.html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