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   >   聚焦贵州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成为脱贫攻坚“加速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2-27 15:00:19
分享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成为脱贫攻坚“加速器” 

中国日报版面截图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的实践中,毕节市探索建立脱贫攻坚讲习所,市、县、乡领导干部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带头当讲师,通过“讲议”“学习”等形式,宣传扶贫政策和农村发展举措,在助推脱贫攻坚的同时,也加深了党和人民的密切联系。

党的十九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省代表团的讨论时给予肯定:“新时代的农民讲习所,赋予它新的内涵,这是创新。”

2月10日,毕节市纳雍县化作苗族彝族乡枪杆岩村,村委会办公楼的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里正在进行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题的讲习,30多位村民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称赞。

讲习员谢立结给大家算了一笔账:“一亩土地收获800斤玉米,1.5元钱一斤,能赚1200元。除去种子、肥料和劳动力的费用,一年忙到头,根本存不下钱。如果换个角度,将土地流转出来,一亩土地流转费用500元;同时,腾出了劳动力,年轻人可以务工;以后经果林种植出来,村民还要参与分红,林下种植的蔬菜,大家也参与分红。各位自己算一下,种植经果林是不是比种玉米收入更多呀?”

一笔笔实实在在的账算出来,村民们一听就懂。大家觉得,把土地流转出来种植经果林确实比种玉米、土豆划算。就拿52岁的熊益红来说,她家里有三个孩子,丈夫在2016年过世。以前,她家的3亩多地都是种玉米和土豆。忙活一年下来,地里的收成就只够自家吃,几乎没什么收入。听了谢立结的课,她就准备把自己土地流转出来,种经果林。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成为脱贫攻坚“加速器” 

村民陈伦将家中土地流转到村合作社,种上了当地特产玛瑙红樱桃 摄影 赵妍迪

90后讲习员谢立结是纳雍县政府选派到枪杆岩村的”扶贫特岗”专员,她告诉记者,讲习所是从2017年7月开课的。像这样的讲习课,一个月至少要组织两次。刚开始,每次上课都要挨家挨户通知。到了现在,只需要通知部分村民,大家就会自发地前来听课。讲课的内容也非常受欢迎,涉及党的十九大精神、村寨卫生、环境保护、乡村旅游、产业扶贫等方方面面。

讲完课后,讲习员也会征求村民的意见,按照村民的需要设置一些课程。针对村里有不少苗族同胞,讲习所还会用苗语和汉语进行“双语”讲课。谢立结说,她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改变当地的面貌。

村民陈伦是讲习所的忠实粉丝。尽管因病行动不便,但只要听说村里的讲习所开课了,他就会来听课。陈伦家有4亩地,多年前,陈伦双腿股骨头坏死,致使腿脚不便,基本干不了重活。2017年,在农村合作社的建议下,他将自己的土地进行了流转,并种上玛瑙红樱桃。加上自家烙锅店的收入,一年除了家里的开销,还能有六万元的存款。“荷包鼓了,日子越过越好,想买什么随时都能买,每天都是过年。”陈伦说笑着说。

自2017年5月以来,纳雍县在“县、乡、村”建立集中课堂式的三级讲习所。目前,该县已经设立讲习所454个,实现了26个乡(镇、街道)、427个行政村全覆盖。

近日,纳雍县各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还结合新媒体传播技术,采取线上“点单”、线下服务的方式,实现基层讲习所“按需点单”,县讲习办“按需派单”,讲习员上门开展讲习服务模式,大大提高了讲习服务精准度,充分发挥了讲习所个性化服务脱贫攻坚的效率。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成为脱贫攻坚“加速器” 

郭宇向大家介绍纳雍县讲习所的基本情况 摄影 赵妍迪

纳雍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宇在讲习所向大家演示了如何在网上“点单”,选择自己心仪的讲习员和讲习内容。

“以前有个别干部,上头传达的思想、政策,他们自己都理解不透彻,怎么去和群众讲啊?现在不一样了,干部们要经过统一培训,并且考试合格之后才能讲课,群众们听了之后还可以在线打分。” 郭宇说,给人一碗水,你得先有一桶水,讲习所不仅为群众“授业解惑”,也带动了干部们的学习热情。

“群众在讲习所学到的东西不仅要懂,还得会做。”郭宇表示,讲习所不仅讲理念,还要讲技术,让每个贫困户掌握两门以上的生产技术,让老百姓在精神上、物质上实现“双脱贫”。

据统计,截至目前,纳雍县共有2276名讲师,开展讲习5383场次,受众逾53万人次。通过讲习,纳雍县创办农村经济合作组织400余个,推动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导的脱贫产业,惠及全县所有贫困群众。

(原文见中国日报2月27日20版 英文链接:http://www.eguizhou.gov.cn/2018-02/27/content_35749925.htm)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