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   >   聚焦贵州

贵州:“耕山种水”守底线 “喜新恋旧”走新路

作者:李银、王新明、潘德鑫 来源:新华社
2018-02-23 09:09:09
分享

新华社贵阳2月22日电 题:贵州:“耕山种水”守底线 “喜新恋旧”走新路

新华社记者李银、王新明、潘德鑫

经济连续28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连续7年居全国前三位……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支持下,人均经济总量长期垫底的贵州以新发展理念为“指挥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耕山种水”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探索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后发赶超之路。

有速度有质量 山更青水更绿

“自2018年2月28日起,中国内地的iCloud将由中国互联网服务公司‘云上贵州’运营。”美国苹果公司近期发给用户的一条信息,令很多人好奇。苹果怎么与贵州联系在了一起?苹果用户归贵州“管”了?数据安全如何保障?

“iCloud服务将由苹果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云上贵州公司负责运营,双方将严格按照中国法律法规保障苹果中国用户的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当前,各项工作正在积极筹备并有序推进中。”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产业发展处处长李振军说。

贵州:“耕山种水”守底线 “喜新恋旧”走新路

2017年5月16日,工作人员从“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大数据展示中心”内经过。该中心占地面积2468平方米,以“科技感、数据化”为理念,是一座全国领先的智慧化大数据展示体验中心。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苹果结缘贵州并非偶然。2014年以来,贵州无中生有,在大数据领域与世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四年左右时间里,成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苹果、腾讯、华为等纷纷落户贵州。

透过大数据这面镜子,人们看到的是贵州经济连续多年稳中有进、稳中有质、快速发展的进程。

刚刚过去的2017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为全国第一。至此,贵州已连续28个季度保持经济两位数增长,增速连续7年居全国前三位。

经济跑出“加速度”的同时,贵州用生态之美、谋赶超之策、造百姓之福。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底的42.5%提高至2017年底的55.3%,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7%。

喜新又恋旧 动能稳接力

因煤炭资源富集,贵州素有“江南煤海”之称。煤炭产业如何提质增效?贵州的答案是:抓住国家去产能政策窗口期,同步推进行业兼并重组和企业改造升级。

2013年以来累计关闭退出煤矿626处,淘汰和化解落后产能8071万吨。2017年,煤炭行业整体盈利,达到97亿元。

走进贵州水矿集团汪家寨煤矿,工人们正在忙着布置采掘工作面。煤矿党委书记龙兴盛说,以前,煤矿考核的指标是产量,现在考核的是销量,倒逼煤矿围着市场转。

电力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作为全国首批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份之一,贵州把降电价作为降成本的“牛鼻子”,运用市场化交易等办法,大工业用电价格每千瓦时降低0.1265元。贵州已成为全国电价最低的省份之一。

下降的不仅有电价,还有税收、物流成本等。近五年来,贵州共为企业降低各类成本1300亿元。

稳定传统产业的同时,贵州还加速发展大数据、旅游等新兴产业,推动新旧产业深度融合。实施“千企改造”,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在工业研发设计等各环节的应用,对企业实施信息化、绿色化、智能化改造。2016年以来,投资超过1000亿元、改造企业1600多户。

“新的在补旧的,旧的也在脱胎换骨。在把握新旧平衡中,贵州经济连续多年快速增长。”贵州省发改委主任陈少波说。

短板逐渐变长 发展成果共享

岁末年初,往年正处农闲的水城县营盘乡罗多村罗多组却是一派忙碌景象:有的村民忙着修通组路,有的忙着建养殖场,杨清祥就是其中一位。

“过去很多年,我们生活靠的是打工挣钱。近几年,路通了、挣钱的路子多了,组里十几个在外打工的村民都回来了,也找到了事情做。好一点的,一个月能挣五六千元,差一点的,一个月也能挣两三千元。”杨清祥说。

贵州:“耕山种水”守底线 “喜新恋旧”走新路

图为航拍的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拱拢坪国有林场国家级森林公园。新华网 周远钢 摄

经济发展成果如何让全民共享?作为全国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贵州扬长补短,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场战役接着一场战役打,一个山头接着一个山头攻”,不断积小胜为大胜。

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40余万减至2017年底的270余万,贫困发生率从26.8%降至8%以下。

路,曾经是贵州发展最大的“痛点”。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贵州交通瓶颈被彻底打破,特别是高速铁路从无到有,营运里程1214公里,形成贯通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川渝滇的快速通道。

与“路通”并行的是“人和”。近年来,贵州广大干部群众日益高涨的干事创业激情,为贵州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改革发展第一线,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干部越来越多。

近年来,涌现出“搬动贫困大山”的老支书文朝荣、“累倒在脱贫一线”的县委书记姜仕坤、“一生只为一条渠”的时代楷模黄大发等一批先进典型。

“发展是苦干来的,不是敲锣迎来的。”黄大发说,我们要苦干实干,到2020年与全国人民共同奔小康。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