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赵勇军)记者从省基金办获悉,截至12月15日,贵州脱贫攻坚投资基金通过银行评审项目879个,计划投资678.24亿元,已投资项目470个,投资基金267.73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0.47万户、33.26万人;企业已使用基金项目241个,使用基金47.86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62万户、18.05万人。
贵州脱贫攻坚投资基金,是2016年国家批复的全国首支省级脱贫攻坚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达3000亿元。其中:财政出资300亿元,募集金融资本等社会资金2700亿元。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风险可控、服务脱贫”的管理运行模式,力争通过基金投资,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一批贫困群众。
自省脱贫攻坚投资基金扶贫产业子基金工作启动以来,全省上下围绕“五大产业”和“一县一业”谋划、编制全产业链项目。各市(州)层面加强统筹,各县(市、区、特区)实行“一把手”工程,以“六有”标准选择主导产业,因地制宜,与产业结构调整、秋季攻势、见效周期长短相结合,形成一业带多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势头。
外招内扶,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各地根据自身产业定位和资源优势,引进一批全国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利用其科学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和稳定的市场来带动一县一业的发展壮大,同时也在注重培育本土龙头企业。新蒲新区贵三红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0万吨特色辣椒食品加工项目”,获得产业基金投资1.17亿元,已使用资金2474万元,项目建成后,可新增产能10万吨,新增产值12亿元。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2月15日,扶贫产业子基金已投资企业425家。其中,国有企业147家、民营企业251家、混合所有制企业13家、专业合作社14家。在支持的民营企业中,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大型龙头企业30家,如恒大、雪榕、温氏、正大、正邦、中农、华西希望等大型企业均已入驻我省。
全产业链打造,涌现一批知名品牌。各地按照“五全”(全产业链投资、全利益链联结、全要素链组合、全流程链优化、全责任链压实)和“五定”(定主业、定实施主体、定投资模式、定投资额度、定实施计划)的工作思路,重点围绕“五大产业”和“一县一业”策划、包装全产业链项目,打造了一批国内知名品牌和地方特色品牌。
目前,已由政府主导编制“全产业链”投资组合方案,报省基金办备案的有长顺绿壳蛋鸡、安龙食用菌、威宁马铃薯、荔波蚕桑、兴仁薏仁米、盘州刺梨、水城猕猴桃、关岭黄牛、湄潭茶叶、播州辣椒等80个县的主导产业。
威宁自治县围绕“五大产业”、“一县一业”,编制全产业链发展方案,重点把发展马铃薯、蔬菜、精品苹果和食用菌、生态家畜五大产业作为扶贫产业子基金工作重点,形成“3+2”产业发展模式。
利益联结到位,带动一批农户脱贫。坚决守住投资底线,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就业务工、代种代养和指导创业等方式最大限度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最大限度让利给贫困户,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
荔波县桑蚕产业项目形成了党委政府铺设轨道、龙头企业当车头、合作社搭建车厢、贫困农户跟着动车脱贫“动车扶贫”模式。建档立卡贫困户直接参与种桑养蚕达4050户,按一户农户种植3亩桑树,共产茧480公斤左右,鲜茧均价42元/公斤,减去每亩成本600元,户均年增收2万元左右,直接实现脱贫。
大方县将玫瑰产业纳入扶贫产业子基金重点推荐项目。与贵州利亚集团联合开发,修建玫瑰花精油、香皂、面膜等芳香料加工厂。按照规划,利亚集团将在大方县建设8万亩玫瑰花生产基地,直接带动10个合作社和1万多户农户进行玫瑰花产业发展。“收花后扣除成本,对贫困户则采用6:2:2(贫困户、合作社、公司)比例分红,最大化地提高贫困户收益。”大方县农牧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省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说,贵州脱贫攻坚投资基金扶贫产业子基金,是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一种创新手段,是拓宽农业实体企业融资渠道、融资效率的有效途径,其落脚点是带动贫困户增收。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