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旅游助力大扶贫战略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11-14 13:36:24
分享

传统文化旅游助力大扶贫战略

反排村的夜晚宁静而平和,唯一的声响是潺潺的流水声,偶尔夹杂着几声狗吠。少有路灯,柔和的月光和农户家里透出的灯光点缀着这个坐落在贵州省台江县的村庄。

只有一个地方与这静谧的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就是村里的文化中心。村民们聚在那儿商讨事情,通常持续到午夜时分。

没有人能确切记得这样的讨论到底进行过多少次了,但主题都是一样的:为这个以文化遗产闻名中外却仍然受贫困困扰的村庄探索出一条适合发展的道路。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反排村一直以记录苗族迁徙历史的文化遗产“反排木鼓舞”和“多声部情歌”闻名中外,反排村的前村支书万德学说。

享誉中外的名声并没有给反排村带来多大变化,村民们依旧贫困,村里大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养家糊口。万德学说,如果不是2013年中国扶贫基金会进入帮助反排村发展旅游业,反排村的传统文化可能已岌岌可危。

记者从村委会了解到,反排村共有2009名村民,其中115名去年的年收入低于国家贫困线水平,即不到2952元。

2013年中国民生银行通过扶贫基金会捐赠了1千万元作为项目资金,通过成发展旅游业带领村民脱贫。2014年,旅游合作社成立了,村里的20个村民小组每组可选出一到两名代表成为合作社理事会的成员。

合作社的运转费用由基金会负责,所得利润则分配给村民。很多传统村落的旅游产业掌握在外地人手中,而反棑乡村建设的实践者们则尝试让村民掌握旅游发展的主导权,以保护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

最初基金会请贵州省建筑规划设计院总策划师刘兆丰为反排村规划时,他拒绝了这个邀请。刘兆丰本以为像反棑这样有名的村庄可能已经遭到了破坏,“来到反排村后,我发现我错了。反排村虽然出名,但没怎么发展。”

刘兆丰发现扶贫基会是一家能发动村民提升村寨形象、改变自己命运的NGO,于是决定接下这个改造项目。反排村规划项目刘兆丰只象征性地收了1元钱。

刘兆丰表示,许多古村落都是为了游客进行规划和开发,而他更多地考虑了村民的想法,文化中心正是基于此目的落成的。

文化中心其中一间展馆摆放着传统苗族芦笙,还有专门存放村使的地方。文化中心也为村民提供了集聚的场所。

刘兆丰说:“村里的老人们对传统文化充满信心,但年轻人则比较迷茫,有些甚至放弃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在这个文化传承的关键时期,我修建了文化中心,希望年轻人们能够从中获得文化自信。”

文化中心也是连接村内外的桥梁,7月投入运营的民宿也接待游客和前来考察的乡建专家和乡建实践学生。

循美公司还受邀运营文化中心的十间客房和翻修的两座民居。循美总经理萧一飞说,他们将负责所有的运营成本,民宿运营30%的收入则归合作社所有。不论民宿赚钱与否,循美将保底10万元。

萧一飞说:“我们不太可能从这个项目中赚钱,但我们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让村民们学会自己经营民宿。”他补充说,民宿将聘用村民。

萧一飞的父亲离开家乡湖南,在反排村附近的一个县城教了20多年书。受父亲影响,萧一飞对苗族文化有很深的感情,所以他决定帮助反排村发展。“我们希望村民能够掌握经营民宿的技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赚钱。”

循美和合作社签署了为期三年的合同,萧一飞认为村民可以在三年的时间掌握经营民宿的技能。

合作社已经存在三年,但只是靠组织来反棑参观的游客取得了一些收入,循美的加入将为反棑带来更多游客,万德学说。

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希望,老人们渴望年轻一代回到村庄将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反排木鼓舞”和“多声部情歌”传承人万政文表示,由于当地没有文字,传统文化靠歌曲进行传承。“大部分的年轻人都离开村子外出务工。我只能去村里的小学向孩子们传授,但当他们毕业后,也会离开村子去外面继续上学。”

万政文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反排村,村里一些年轻人表现出对木鼓舞的兴趣。“他们说,如果早知道游客对木鼓舞感兴趣,他们早就学了。”

十多年来,杨光中和他的妻子曾在全国各地,甚至远赴法国和葡萄牙表演过木鼓舞。然而,在2013年,杨光中因患上胸膜炎被迫停止表演。他说,在旅游合作社的帮助下,村民出售自制的葡萄酒、猪肉和其他农产品,他对合作社进一步的成功充满期待。

“我们过去都是去外面演出,现在很多年轻人仍然这样做。但那是为老板表演,”杨光中表示:“如果更多的游客来村里观看表演,那么年轻人们也会回来,我们跳木鼓舞就会推动村子的发展。”

1995年到2013年,张兴容也在外表演木鼓舞。表演木鼓舞是个体力活,尽管已经46岁了,他愿意继续跳下去,直到年轻一代重返家园。“木鼓舞在反排村一代代的传承下来,如果我们不发展旅游业,它可能会在村里消失或是只能在其他地方看到了。”(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