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11月11日电(记者罗羽)今年50岁的陈跃萍与贵阳一家公司合作研发的火龙果酒即将在年底前上市。这让她悬在心头的大石落了地,因为这款酒是她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重磅产品。
陈跃萍是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同源科技种植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她于2014年创建的这家农业公司,位于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良田镇坝草村,这裡地处低热河谷地带,气候温热,公司主营火龙果种植、加工、销售等。目前,她的基地流转土地面积3000亩,其中火龙果种植面积2000亩、挂果面积1000多亩。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发展火龙果产业,但是我们必须找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子。”陈跃萍说,开发火龙果酒,提升火龙果附加值,既是走产品差异化的“与众不同”之路,也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必然之举。
过去十多年,陈跃萍跑过车、办过厂、养过猪,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和人脉网路。2013年,想转型做农业的她在镇宁县农业局的招商引资下来到坝草村,开启了农业创业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征程。贫困户通过入股、务工的形式与公司联系在一起。公司一年发放务工费大约150万元,基地用工最多的时候每天需60至70人次,带动不少人脱贫摘帽。
“中国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陈跃萍就是这样的‘火车头’。”良田镇党委副书记罗昌盛说,中国的扶贫工作正处在攻坚拔寨阶段,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少不了“火车头”的带动作用。
贵州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罗昌盛表示,新思路、新技术、新的市场经营方法、新的销售渠道和网路,是这些“火车头”给农村经济带来的新气象。他们符合当今农村农业对新型经营主体的需求,也是推动脱贫目标实现的全新力量。
像陈跃萍这样的“火车头”,在贵州还有很多。镇宁县六马镇种植以蜂糖李为龙头的李子10万余亩,李子实现年总收入2亿元。在该镇的果园村,“乡土人才”鲁应兵2012年建立合作社,种植3000多亩以蜂糖李为主打品牌的系列李子,带动40多户贫困户创业致富。
“农户以土地等入股,在合作社的技术指导下种植李子,合作社统一收购和销售。今年的六七月,蜂糖李因为个头大、品质好、产量少,价格最高时一度卖到了每斤80元,远销江浙、广东等地。”鲁应兵说,他们还建立了六马镇供销联合社,作为行业协会,把周边种植李子的合作社联合起来,统一技术、标准、品牌等,以期扩大规模、稳定品质、增强产业的市场话语权。
“‘单家独户’走市场已不太适应发展潮流,必须通过建立行业协会的形式,进行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鲁应兵说,目前他们的“联合社”已经组织了首批8家合作社,下一步还将继续扩大范围、壮大规模。(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