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户户门路奔脱贫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9-13 13:24:45
分享

自2014年以来,安顺市政府在推进精准扶贫,同步小康的路子上,加快了步伐。在全市1007个行政村,实行“双书记”制度,既让优秀的年轻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同时,齐备市直部门“一把手”担任“帮村书记”。扶贫项目也精准地分类到产业调整,异地搬迁,教育医疗等重大扶贫领域,更有针对性地加大脱贫力度,保证全市能在2020年末,实现完全脱贫目标。

精准扶贫之产业扶贫

“以前以为去江浙打工比种在家玉米果树强,现在觉得,能在自家门口铡草送草料,才是最幸福的一件事。”安顺市双堡镇黑山组村民向政武向记者们说道。向政武目前是安顺市西秀区榕昕奶牛养殖场的一名临时工,每天负责给养殖场的奶牛运送新鲜草料。

90年代末,向政武的小儿子出生,不幸的是,小儿子一岁之后就身患重病,整整十年间,向政武几乎耗尽了所有家底。“小儿子患病后,家里四处筹钱,最后为了孩子,还是决定把唯一的简陋茅屋换成了孩子的医药费。”在这之后,他们因孩子的病加入了贫困户的行列。

军马村山多地少,长期是个被困在石漠化山中的村落。2014年向政武因为生活窘迫,背井离乡地去到浙江永康打工,这离乡的两年,尽管每个月能有4000左右的收入,但是高昂的生活开支,不得不让这个黝黑的贵州农夫,返乡寻找其他务工机会。祸不单行的是,向妻一直以来被慢性颈腰椎病困扰,沉重的经济负担,让一家人的生活过的一年不如一年。

随着西秀区区委区政府大力开展脱贫攻坚的工作以来,贫困户的状况得到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关注。向政武通过合作社,再了解扶贫政策后,申请得到了政府帮扶。“如果没有上面的帮助,我们一家人真的没有地方可去。”据向政武回忆,2016年对于向政武一家至关重要,政府不但通过危房改造,给家人一个安居之所。同时儿子的学费也得以免除,每年还有1000元的额外补助。不过尽管生活逐渐在好转,妻子常年的病痛,却在逐渐得加重,贫薄的家底,也无法给妻子一个好的治疗,这样的困境再一次将向政武的希望困在现实当中。

2016年3月,青岛榕昕集团积极响应青岛市委号召,对接安顺市西秀区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现代化的集奶牛生态养殖,鲜奶供应,观光旅游、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于2017年5月,在西秀区双堡镇建成榕昕农场。

农场自发建成 “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给农户们提供了寄养奶牛,运输,饲养,清扫,服务等工作机会,”以前在家务农,挣不到多少钱,天气不好的时候收成更不好。现在来农场,每天可以得100呢。”一正在花田里护花的农妇满足地说道。

向政武的家在军马村毛利哨组,距离农场仅20分钟的步行路程。每天只要绕过一个山脚就能到达农场给奶牛们送上最新鲜的饲料。几乎在家门口劳作的向政武,对着记者激动地说道:“能在家门口工作,算下来工作的薪资要比在永康高,现在我不但能给妻子买药治病,也能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多陪下她。”

目前,向政武一家已脱贫,并且他向记者表示,随着日子一天天的好过,他希望把自己贫困的位置让于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农场目前大约有40个像向政武这样的劳作人员,每人月薪资待遇在3000左右,高于一般市场水平。就此,农场的总经理吕东君解释到,一方面希望农户通过此项目增收致富,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帮扶,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推动这个模式做出更好的成效。

据悉,榕昕农场目前现存200头优质奶牛,日产1吨鲜奶,主要供给在安顺市市内。一期完成后,奶牛的数量将达到500头,在整个项目完全建成后,农场可容纳1000头左右,日产鲜奶18吨。据总经理吕东君介绍,奶牛养殖场采用了全国先进的发酵床技术,供给奶牛最新鲜的饲草,产奶质量非常高,这也保证了供给市场的牛奶,新鲜,营养又安全。

预计如果农场奶牛数达到2000头左右,即可带动1000户农民在种植饲草上增收1000万。

精准扶贫之教育扶贫

见到西秀区平田村村民郑苏琴的时候,她满脸带着腼腆的笑意。对于这个有着三个女儿的村妇来说,2014年脱贫之前,生活仍旧过得紧巴巴,有时候全家人都难得吃得上一顿饱饭。

2014年,郑苏琴通过政府号召土地流转政策,加入了扶贫攻坚的项目,全家获得了教育以及医疗补贴。三个女儿中,最大的两个在念大学,分别在贵州大学英文系和湘潭科技大学念新闻。据悉,两人每年可获得4380的教育资助。

“我最小的小女儿现在读高中,本来都不打算让她读书的,但是有了这么个好政策,所以想她要是能读就一直让她读书。”小女儿现今同样也能得到政府每年1400的资助,这解决了郑苏琴一家最大的开支问题。除此之外,郑苏琴加入村委后,每个月还有1000元的收入,这远比之前务农时的收入高很多。如今的郑苏琴,谈话间都充满了对生活的满足和希望。

据平田村总支书记段名成解释,平田村在2014年的时候,还是整个安顺市的第一贫困村,现在经过两年的打磨,逐渐探索出了一些新方法和路子,尤其在教育和产业调整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现在的平田村,640户中只有26户是贫困户,真正的走上了“人人有增收方法,户户有富裕门路”的道路。(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