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贵阳全城帮她找“耳朵” 如今她能亲口说“谢谢”

作者:欧鲁男 来源:贵阳网
2017-09-05 10:12:49
分享

当年贵阳全城帮她找“耳朵” 如今她能亲口说“谢谢”

三年前的小佳馨

2014年4月,出生残疾贫困家庭的小女孩刘佳馨,不慎将价值7万元的人工耳蜗体外机遗失。这意味着好不容易能听见声音的小佳馨再次陷入无声世界,如果不能尽快找回耳蜗,小佳馨很可能错过最佳训练时间,从此失声。

小佳馨的事情很快被包括贵阳晚报、人民网、中新网等媒体报道,贵阳全城开启了一场“帮小佳馨找耳朵”的活动,无数好心人伸出援手,或是上街寻找,或者捐款资助,让人动容。一周后,小佳馨成功获得了新耳蜗,重新听到了世界的声音。3年过去了,小佳馨现在的生活情况如何,昨日记者进行了回访。

现状

小佳馨上了学前班,亲口说了谢谢

当年贵阳全城帮她找“耳朵” 如今她能亲口说“谢谢”

现在小佳馨已经上学了,而且能说话了

9月1日,记者联系上了小佳鑫的奶奶饶应菊,在得知是当年相熟的记者之后,饶阿姨很激动,一个劲地道谢:“如果没有你们和无数的好心人,很可能小佳馨这一辈子就和她爸妈一样,都成哑巴了!”

饶阿姨告诉记者,3年前在安装好了新的人工耳蜗后,她和小佳馨在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又接受了两年的术后语言康复训练,恢复效果非常好,小佳馨可以听到声音,并能进行相应的语言学习,讲简单的话了。这期间,也不时有很多好心人送来关心,特别是康复中心的很多家长,都给了他们帮助,包括最开始耳蜗遗失的事,也是其中一位家长帮忙联系的媒体。

去年,饶阿姨和小佳馨回到了老家毕节赫章县,小佳馨进入了幼儿园接受教育。如今,小佳馨已经6岁了,正在上学前班,明年她就能读小学了!

“现在恢复的情况还是蛮好的,她能讲好多话了!”饶奶奶说,随着康复中心的训练和幼儿园的教育,小佳馨不仅能听到声音,还能说很多的话了,虽然与正常孩子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这起码是一个好的希望。

说话间,正巧小佳馨放学回到了家中,饶奶奶将电话交给了她:“快告诉叔叔,你叫什么?”

“我叫...刘佳.馨,我今年6..岁了,上...学前班了,谢谢叔..叔!”短暂的沉默之后,小佳鑫的声音通过电话传来。虽然与正常孩子相比,小佳鑫的声音不够清晰流利,甚至有些含糊,但在饶阿姨以及每一个帮助过她的人来说,这声音都意义非凡,因为这断断续续的句子,代表着小佳馨摆脱了残酷的命运,她的世界与正常孩子一样,也有虫鸣鸟语,也有了水流声、读书声、汽车的轰鸣、奶奶叫她名字的声音……

回忆

那一场难忘的全城“找耳朵”

当年贵阳全城帮她找“耳朵” 如今她能亲口说“谢谢”

▲饶应菊看到报道后,对记者说道:“想不到有这么多人关注我们,太感谢了!”

“现在她还小,她还不懂,等刘佳馨长大了,我要把发生过的那些事都告诉她,让她永远记得那些好心人,记得大家对他的帮助。真的太谢谢大家了!”饶阿姨的这番话,不禁又把人们的记忆拉回到了3年前那个春天,拉回到了那场感动了全城的“找耳朵”!

2014年,被诊断为先天性耳聋的3岁小女孩刘佳馨,得到国家“七彩梦行动计划”聋儿人工耳蜗康复救助项目的资助,幸运地获得免费安装人工耳蜗及康复治疗的机会,她终于能听到声音了。

“这对于我们家来说,真的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饶奶奶说,因为刘佳馨的父母都是聋哑人,所以能让佳馨活在有声世界,可以说是一家人的梦想。

为了这次来之不易的治疗机会,饶阿姨拿着子女打工挣来的几千元钱从赫章来到贵阳,开始陪着孙女进行术后语言康复训练。

然而,4月13号下午17点过,饶阿姨背着孙女去批发市场买菜,回家时发现佳馨耳朵上的人工耳蜗外耳不见了。“我当时都急疯了!”饶奶奶说,随后,她回到菜场寻找,但找到晚上22时仍一无所获。

“我们两老都无业,儿子儿媳都是聋哑人,打零工一个月3000多块,这耳蜗大约要7万元,我们真的没有。”而更让饶阿姨着急的是,一两岁的孩子是学说话的关键时刻,若遗失耳蜗,小佳馨将无法学习说话,错过这个机会,她甚至可能永远失去说话的机会。

通过康复中心一位夏姓家长的帮助,包括贵阳晚报等媒体对饶阿姨的事情进行了报道,小佳馨的遭遇一下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媒体报道的第二天,几十位市民志愿者自行印发了数百份“寻物启示”来到街头,散发给周围的群众。贵阳市城管局也发动云岩区所有的环卫工人进行寻找,贵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也第一时间与耳蜗的美国生产厂家取得联系,获得了优惠。更多的好心人更是通过各种募捐,为小佳馨筹集善款。

4月21日,耳蜗遗失后的第八天,虽然大海捞针一般的寻找依然未果,但小佳馨还是听到了“声音”。在花果园宏立城集团爱心基金5万元的捐款资助和多方人士的努力下,小佳馨终于购买了新的人工耳蜗。

“我都还记得重新听得到声音那天。我一叫她,她就哭了。”饶阿姨说,看到孙女听到声音,她也忍不住地哭了,她不会说话,只能好好地谢谢那些好心人,“是他们给了我家佳馨新的生活,很多人我都不知道是谁。”

感动

让爱心延续,让“声音”温暖一座城

当年贵阳全城帮她找“耳朵” 如今她能亲口说“谢谢”

  ▲在多方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小佳馨重新戴上了人工耳蜗

“当初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最后能成这样,我都想不到。”夏强是当时与饶阿姨一同接受公益项目资助的另一位孩子的家长,也是当时帮助饶阿姨联系媒体的好心人。谈及这场全城“找耳朵”,夏强说,因为孩子要一起进行康复治疗,他和饶阿姨就合租在一起,当天耳蜗遗失后,他本来是希望借助媒体让周边出入菜场的人帮忙留心下耳蜗,可没想到竟然有那么多人伸出援手,这让他感到无比温暖。“我们治疗也是国家公益资助的,小佳馨还得到那么多人帮助,这世界真的是好人多。”

不单单是夏强感受到了温暖,连当年参与报道的一位媒体记者,也坦言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影响。“我当时刚毕业,从四川来贵阳参加工作,这算是我当记者最早进行的采访。”回忆起当初的事情,贵阳晚报记者张强说,作为一个异乡人,几天的报道中,从接触残联、康复中心、志愿者、以及很多连名字也记不清的好心人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这给他之后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力量。“我现在女朋友也在贵阳,家也准备安在贵阳,我爱这座城市。”

正如饶奶奶说的那样,就在那一天,无数的人通过报纸和直播见证了这一幕,也许你我都曾是这个事件的参与者。三年的时间过去,也许你我的记忆慢慢变淡,但对于刘佳馨来说,正是这很多她连名字都说不出来的人,用他们的力量,生生拉住了那扇即将关闭的大门,让她的世界从此有了希望。

记者了解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耳蜗的外机需要每五年进行更换,每一次的费用都需要5万元左右。据不完全统计,当年饶阿姨共收到了社会爱心人士捐款10万余元,除了帮助小佳馨购买耳蜗和剩下的康复治疗花费,饶阿姨将剩下的2万元善款捐了出来,作为贫困残疾儿童的救助基金。

当记者问道,凭你们现在的收入,小佳馨今后的费用怎么办,你们为什么会把剩下的钱也捐了出来的时候。饶阿姨没有迟疑,她说私心谁都有,但她们已经得到了这么多帮助,她们感谢这座城市,也希望把爱心继续传递下去。

“车到山前必有路嘛,佳馨的情况,已经给了我们希望,有希望就不怕,日子会好的!”虽然也许小佳馨听不懂奶奶和记者的聊天,但正是电话那头传来的小佳馨的笑声,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觉得有了希望。

贵阳人,用一场轰轰烈烈的“寻找”,给孩子留住了“声音”,也给贵阳这座城市的文明基因,注入了新的注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共享幸福正是贵阳的面孔。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