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 寻找传承有缘人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6-29 16:35:37
分享

非遗进校园 寻找传承有缘人

中国日报版面截图

68岁的封万明做梦也没有想到,一辈子在田间地头劳作的他会走进大学校园当“大学教师”,为贵阳学院的数百名学生上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课,而且还受到学生们的好评。

封万明是贵州石阡县特有民族文化习俗“说春”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7岁开始,他就跟着师傅们学习“说春”,至今已有大半个世纪。“每年的立春前后,是我们‘说春’传承人最忙碌的时候,我们要到周边的村寨,甚至其他县城为老百姓唱‘说春’。”封万明说。

石阡“说春”源远流长,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首,流传于石阡县花桥镇坡背村。每年“立春”前后十日,“说春”的“春官”到周边村寨,挨家挨户唱诵吉祥春词,告知村民按照节气规律 ,劝农及时行耕。

然而,喜欢“说春”、知道“说春”、愿意学习“说春”的年轻人的数量却在逐年减少。“‘说春’是按照中国的二十四节气的规律来的,是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如果在我们这一代失传,那就太遗憾了。”封万明忧虑地的说。

地处西南的贵州有85项国家级和56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位居全国非遗项目数量的前列,这也要求贵州省采取多项举措来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

今年5月,贵州省启动第二届“非遗周末聚”活动,增加了走进校园环节。据多彩贵州非遗周末聚主委会办公室主任蒋贵吾介绍,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让这些非遗文化能够让更多人熟知,找到有缘人,将这些文化传承下去。

蒋贵吾表示,“非遗周末聚”是贵州一项非遗公益性文化活动。通过活动使非遗文化活动更贴近民众生活,真正成为民众的节日,并不断推动非遗文化与现代都市生活的深度融合,让“文化育民、文化励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工程造福百姓,让传承非遗、保护非遗、发展非遗成为全民自觉行动。

作为活动的重头戏走进校园,非遗传承人将自己的看家本领搬进校园。封万明作为第一个走上讲台的非遗传承人,他坦言,开始还是有点紧张,但看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听“说春”如此认真时,他觉得“说春”的传承还是有希望的。

“用这种形式来宣传非遗真的太好了,要不是旁边老师来催说时间到了,大家都觉得意犹未尽。我相信以前有很多同学不知道什么是‘说春’。经过今天的介绍,感兴趣的同学会通过互联网了解。这样就变向增大了‘说春’的传播范围。 ” 封万明激动的表示,作为非遗传承人,他会一直坚持,把这项文化传承下去。

文朋飞是贵阳学院大二的学生,“虽然是贵州人,但还是第一次听说贵州有这些非遗项目,这次课,老师们有展示、有表演、声情并茂的给我们介绍了这些文化,很震撼。以前在学校根本没有机会了解这些,这次活动后我留了老师的电话,等暑假有机会一定要去和老师交流。”

贵州省非遗文化展示中心副主任龙佑铭表示,走进校园给大学生播下非遗文化的种子、让他们对非遗文化存敬畏之心,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同时也对非遗文化进行了传承。

据了解,2017“非遗周末聚”走进校园系列活动将持续到10月份,来自石阡、普定等20多个区县非遗项目将走进高校,与同学们分享当地的非遗文化。

原文见中国日报6月28日18版

英文链接http://www.eguizhou.gov.cn/2017-06/28/content_29916918.htm

(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