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果树大瀑布
有着中国第一大瀑布之称的黄果树大瀑布,坐落于贵州省安顺市黄果树景区内。
目前,安顺市政府正在积极推进向联合国申报黄果树•屯堡文化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相关工作。
黄果树大瀑布高77.8米,宽101米,可以从各个角度观赏,瀑布上方形成的彩虹为整个景观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主瀑高67米,宽83.3米。以黄果树大瀑布为中心,在范围达1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由18个风韵各异的大小瀑布组成了黄果树瀑布群,包括螺丝潭瀑布、银链坠潭瀑布、滴水滩瀑布等。
黄果树大瀑布的形成年代为10—50万年。在河流溯源侵蚀过程中,由于喀斯特作用的参与,河水逐渐下渗溶蚀、冲蚀、磨蚀,造成现今雄伟壮观的黄果树大瀑布和瀑布下游深切险峻的峡谷。属典型的喀斯特侵蚀裂点型瀑布和峡谷,誉为“喀斯特王国”。
除去优越的自然景观,黄果树景观是 14 世纪以来布依文化在喀斯特地区生存发展的产物。
黄果树景观是由古村落群、古桥梁和军事营盘所组成,其中的古建筑类型、雕刻样式、祭祀仪式、防御体 系等保留完好,是布依族人民在过去 600 多年时间里的生活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证据。
传承600年的屯堡文化
据贵州师范大学教授熊康宁介绍:“黄果树•屯堡景观不仅有黄果树瀑布,还涵盖了格凸河景观。”
格凸河景观是中国古老民族苗族利用喀斯特山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产生的一些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其富有特色的洞穴居住文化、洞葬文化、攀岩文化是当地人民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的历史鉴证。
格凸河景观拥有世界体积最大的洞厅,有熔岩峡谷、洞穴的景观组合,是稀世之珍的喀斯特自然公园。
熊康宁说:“黄果树-屯堡景观完整的保留了古代中国江淮文化、苗族文化和布依族文化,是不同类型的传统人类文化在喀斯特地区的杰出创造。为研究人类传统文化、古代建筑和居住形式提供了重要依据。”
上世纪90年代初,黄果树景区向联合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时,曾因“半边街”建筑破坏景观及森林覆盖率低等原因被拒之门外。
黄果树景区经过多年努力,完成了“半边街”的搬迁改造,森林覆盖率的恢复等工作。如今,黄果树景区又开始了申遗工作。
2014年7月23日,贵州省政府召开黄果树•屯堡文化申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工作专题会议,安排部署黄果树•屯堡文化申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工作。
安顺龙宫景区
2014年8月中旬,安顺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并从市直有关部门及县(区)抽调有关人员到办公室开展工作。
安顺市委副书记、安顺市政法委书记、黄果树旅游区党工委书记朱桂云说:“积极开展黄果树•屯堡文化景观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前期研究工作,重点在安顺布依族苗族等多族群生产生活方式与喀斯特山地环境结合、屯堡文化与建筑、紫云苗族穴居、鲍屯水利工程等遗产价值研究方面的课题取得实实在在的初步成果。”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保罗•威廉姆斯表示,“尽管人类对喀斯特的极端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导致了石漠化,但仍有许多其他的喀斯特地区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达到了一种平衡,并发展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
朱桂云表示,下一步,安顺市将扎实推进黄果树•屯堡景观系列申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前期基础工作,尤其是区域内传统村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与喀斯特地貌环境结合等内容的科学研究和监测工作。
在近期内联系并委托国内甚至国外一些院校和科研单位开展提名地多族群与喀斯特环境结合的科学研究和监测工作,力争在2020年成功申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 (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
(英文详见2017年6月17日12版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7-06/17/content_29780220.htm)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