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多彩贵州这五年】脱贫攻坚主战场上攻出“贵州路径”

作者:金妮 来源:多彩贵州网
2017-04-18 16:29:05
分享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金妮)4月16日,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贵阳召开。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代表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我省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到2020年必须实现的首要目标。

  过去5年,是贵州省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基础设施变化最大、发展动力活力最足、生态建设成效最好、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经济总量和人均生产总值实现赶超进位的历史性突破,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进入高铁时代,开启大数据时代,正在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这5年,也是贵州减少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群众增收最快、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贵州减少农村贫困人口776.8万人。

【深度报道·多彩贵州这五年】脱贫攻坚主战场上攻出“贵州路径”

  2016年11月24日,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率队观摩督查惠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本网记者 张玥/摄)

  5700多万人实现脱贫

  贵州,是中国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积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想要打赢脱贫攻坚这一战,异常艰难。

  唯其艰难,方显本色,更显担当。

  2012年,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科学发展、后发赶超为主题,号召全省人民广泛凝聚发展合力,全力总攻“绝对贫困”、着力构筑“精神高地”、努力冲出“经济洼地”,奋力开启科学发展新征程。

  随后,贵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聚焦“两有户、两因户、两无户、两缺户”,坚持“六个精准”、“六个到村到户”、“四到县”,制定实施“33668”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出台落实大扶贫战略行动意见和“1+10”等政策文件,实施“两线合一、减量提标”和精准扶贫“特惠贷”。同时,取消重点生态功能区10个贫困县GDP考核……

【深度报道·多彩贵州这五年】脱贫攻坚主战场上攻出“贵州路径”

  2016年,贵州在全国率先打响易地搬迁扶贫第一炮,45.8万农村人口挪出了“穷窝”(本网记者 陈勇敢/摄)

  在全省上下奋力攻坚下,贵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重大成效:2012至2016年,贵州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776.8万人。

  成绩虽然可贵,但距离到2020年,贵州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的目标,还有一段里程。为此,“十三五”期间,贵州将“大扶贫”与“大数据”发展提升至战略高度,作为今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实施大扶贫战略中,树立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三大理念,同时注重激发内生动力。

  2016年,贵州省继续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台一系列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改革扶贫、社会扶贫等政策措施。实现6个贫困县、60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减少贫困人口120.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45万人,3200个贫困自然村寨实现整体搬迁,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2017年,贵州再定目标——到2017年底,确保20个贫困县、90个贫困乡镇摘掉“穷帽子”,实现75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以上,让贵州的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

  产业扶贫助推精准脱贫

  毕节七星关区长春堡镇垭关村,能繁母牛养殖成了村民们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新路子。贫困户张永志掰着指头盘算:家里2头牛,每头母牛3年可产2头小牛,按每头1万元计算,3年就有4万元收入。“也就是说,每年养牛能有1-2万元收入,加上打零工也有2万元左右,1年就有将近4万元的进账……”贫困户张永志的账,算出来的是产业扶贫带来的经济效益。

  贫困既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也是经济问题。随着贵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更多物力资源加快开发,更多“沉睡”资源加快唤醒,贵州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

  贵州意识到,扶贫开发过程中,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拔掉穷根、开掘富源。坚持扶产业就是扶根本,全力做好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才能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走上经济内生增长、自主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深度报道·多彩贵州这五年】脱贫攻坚主战场上攻出“贵州路径”

  贵阳市修文县谷堡乡平滩村,猕猴桃已经成了当地农民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本网记者 赵曌/摄)

  过去5年,贵州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选择发展产业,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十二五”以来,贵州累计投入产业化项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9.28亿元,实施到村项目4万多个,以优质菜、果、茶、药、薯和牛、羊为重点的特色生态产业得到大力发展,全省形成了“东油西薯、南药北茶、中部蔬菜、面上干果牛羊”的扶贫产业格局,通过大力发展扶贫产业,有效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在路径上,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实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

  如今,特色种养业、加工业、旅游服务业等扶贫产业正在贵州生机勃发。

  脱贫攻坚“省级样板”

  5年来,“创造”一词始终贯穿在贵州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并不断衍生出新的经验。

  2014年以来,一套以农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内容的“三变”发展新模式在六盘水推开。两年后,“三变”成为全省推进脱贫攻坚、破解农村改革难题的标本。

  威宁迤那镇扶贫部门在工作中创新形成“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四看法”精准识别方式,如今已在全省推广。

  贵州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推行小额信用贷款,创设特惠贷财政金融理财产品,帮助贫困农户“换穷业”。

  ……

【深度报道·多彩贵州这五年】脱贫攻坚主战场上攻出“贵州路径”

  2016年,贵阳乌当区“花画小镇”直接带动了320户1280人低收入困难户的脱贫(本网记者 赵曌/摄)

  “从实践看,贵州扶贫开发探索形成的经验内容丰富、呈现方式多样,许多方面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总结和交流。”这是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黄承伟对贵州的评价。

  依托大数据,贵州还开发了“精准扶贫云”工程,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主要展示手段,利用大数据技术,依据贫困发生率和“四看法”衡量指标,直观反映贫困人口的分布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情况、脱贫路径以及脱贫情况。

  2016年,国务院高层领导到贵州考察后表示,贵州精准扶贫的经验可信可行、可学可用、可复制、可推广,不是盆景,而是风景。贵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做法为全国扶贫攻坚探索了经验,初步形成了脱贫攻坚的“省级样板”。

  2016年11月1日起,《贵州省大扶贫条例》正式施行。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批示:贵州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大扶贫条例》,对扶贫重大问题从法律上予以规范,这是善于用法制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扶贫工作的典范。

  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模式和新机制。5年来,贵州全面提升扶贫开发质量和效益,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攻出了一条“贵州路径”,创出了脱贫攻坚“贵州模式”。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扶贫不走寻常路,脱贫不是空承诺。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贵州一定会迸发出更加磅礴的力量,创造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贵州奇迹,实现全面小康的美好图景!

分享

推荐